今天想说说罗援将军的故事。
罗援
罗援的父亲罗青长,曾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罗援曾这么总结父亲的一生:“他这辈子干过三件大事。第一,保卫毛泽东,就是追随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为党中央及时提供了情报保障,受到表扬。第二,保卫周恩来,参与破获了国民党特务企图谋害周恩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第三,保卫刘少奇,参与侦破了国民党特务刺杀刘少奇的‘湘江案’。”
经历过战争洗礼的罗青长,对几个儿子寄予了厚望,他结合每个孩子诞生的时代背景,均以提手旁的汉字为他们取名,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威武不屈、善于战斗。罗援曾这么解释自己和几个兄弟的名字:“大哥取名罗抗,抗日战争;二哥罗挺,挺进中原;我是老三,罗援,抗美援朝;老四叫罗振,振兴中华;老五叫罗挥,‘毛泽东挥手我前进’;老六是罗扬,发扬光大。”
罗援虽然是高干子弟,但他小时候并没有进入干部子弟学校读书,身边的朋友也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别人根本不知道他是高干子弟。罗援上中学后的第一次寒假,父亲便让他到京郊的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第一个暑假,又让他跟着劳动模范时传祥一起外出掏大粪,这些社会实践磨砺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
在周恩来前面做钓鱼游戏者为罗援
1966年“运动”爆发后,罗青长被打成“走资派”,本来准备参军的罗援也受到牵连,他后来回忆说:
体检都合格了,就是政审通不过。之所以后来能当兵,全靠我父亲的老战友、原高等军事学院的副院长刘忠将军,他把我送到云南边陲他的老部队,这才圆了我的从军梦……
我的军旅生涯是从放牛开始的。我被安排在团里的生产点劳动锻炼,不发军装帽徽。白天放牛、割草、垫牛圈,晚上就在牛棚睡觉。牛棚里跳蚤多,身上总是被咬得满是血包,感染后又疼又痒。其实心里是有一些委屈的,我是来当兵的,怎么受这份苦呢?想不通的情况下,我给家里写信,大哥回复我四个字“百炼成钢”。
直到半年后政治环境好转,罗援才正式穿上军装。70年代初,罗援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老战役,第一次直面生死。
1972年底,罗援(左)与战友在老挝战场
抗美援老战役被史家比喻为中国以中世纪武力和现代化的外国军队抗衡。有一次,罗援所在部队的战士们在高炮阵地上晒床单,结果阵地暴露引来敌机轰炸,本可躲到防空洞避险的战士们却纷纷跑到阵地上去,架着炮打敌机。这个场面让罗援很受启示,他觉得武器装备落后,以后可以赶超,没有作战经验,以后也可以积累,但如果没有战斗意志,一切都是白嘞。
此后罗援历任指导员、军作训处参谋等职,1978年,他被调入军事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以后的几十年里,理论战线成了他真正的战场。2006年,罗援晋升少将军衔。
近年来,由于经常发表一些强硬的言论,罗援被视为中国军方知名的“鹰派”代表人物,他曾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准备打仗你就是违宪啊!当然现在有些军中败类,整天把心思用在跑官要官上,而不是一门心思谋打赢,这是军中大患,战争大忌。”
因为动不动就把“打仗”挂在嘴上,罗援难免会被一些人视作盲动好战分子,曾有人问他:“你把别人忽悠上战场,如果国家有难,你们能上么?你们的子女是不是早就给送到国外去了?”
对此罗援专门做过回应:“我认为我有底气说硬话,因为我上过战场,知道生与死、血与火的滋味。如果祖国需要,我仍然可以义无反顾,慷慨赴命。我不贪不腐,不可能在国外有存款。我的女儿、女婿也都在国内,我常跟他们说,一旦国家有难,你们就要响应号召,冲在最前面。”
对于自己的“红二代”身份,罗援是这么看的:“父辈打下的江山,我们有责任来保卫父辈的成果,不能给父辈脸上抹黑。当前,社会上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仇官仇富’并波及到‘仇红二代’,当然干部子弟搞特殊化是不对的,歧视干部子弟也是不对的。”
2008年,罗援一下子开了好些个博客,更新频繁,点击率屡屡冲高,但两年之后,因为上级有保密的要求,他的博客不得不关闭了。对此罗援十分遗憾地说:“我的想法,根据网络时代的特点,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应该有所改进。有些作战部队是应该严格遵守保密和宣传纪律,但是作为科研、教学单位,还是应该有一个对外宣传的绿色通道。”
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罗援依然经常在媒体上发表言论,或上书国家建言献策来发挥余热,他曾说:“老一代革命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人在阵地在’,我也有这种坚定的信念。舆论战这个阵地,我们一定要占住。如果失去了发声的机会也就拉倒了;只要我还在这个阵地上,我就要为国与民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