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起义将军程潜的追悼会上,开国将帅们齐聚一堂,为其送别,此事也惊动了周总理,亲自来为颂公道别。



追悼会上其妻子郭翼青女士一直忧心忡忡。周总理看出她有心事,上前安慰。程夫人鼓起勇气问道:“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参加颂云的追悼会。他生前其实一直有句话想问您,他想知道自己算什么人。"



此话一出,周总理沉思片刻,该如何回答?



一、周总理的评价

1948年,解放战场上,我军已经从全面防守转为全面进攻。自刘帅带队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军切断国军的大型包围圈,我军开始奋起反击。



此时国军出现颓势,连战连败,老蒋把目光放到湖南,想派遣程潜这个资历和能力都很强的老将坐镇湖南,能有效地抵御解放军的进攻,阻挡我军前进的脚步。



可他并未察觉,程潜早已对他心生厌恶。老蒋为了手中的权力和野心能够延续下去,不惜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战争。为此,程潜在与我党的频繁接触中,萌生出和平起义的想法。



他发出和平的呼声,在湖南发表和平起义声明,随即通电全国。他的举动让老蒋顿时傻眼了,不仅未能阻挡我军前进,反而将湖南拱手相让出去。



湖南地区的百姓非常高兴,能够加入和平起义的行列,不再遭受战争的袭扰,不再遭遇妻离子散,百姓和解放军战士和平相处。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湖南人民争相加入解放军队伍中。



即便他带头和平起义,但心底还有些惶恐和不安。他曾经毕竟是国民党人,即便起义之后做出大贡献,也难免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否被接受。作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手上难免沾染我军战士的鲜血。



曾经的立场让他无法安心下来,即便此时已经起义加入我党的阵营之中,受到毛主席和全军将领的优待,依旧无法安心,可事实证明他的担心一直都是庸人自扰,此事传到毛主席的耳中。



伟人邀请他来做客,跟他敞开心扉谈一谈,为此特地写下一封诚恳的安抚信,内容写道:"颂公勿要庸人自扰,您能弃暗投明,站在人民的队伍中,为解放湖南乃至全中国做出巨大贡献,之前所犯的错都能够得到谅解。"



接到毛主席写给他的信之后,程潜看完心安不少。他觉得自己能得到我党的认可,十分高兴,证明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而让他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新中国成立之前,程潜坐上飞往首都的飞机。



他乘机是因为一封信,目的是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内容是讨论建国一事,接到信看完,程潜十分震惊,作为一个败军降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能被邀请,获得参会机会,加入如此重要的讨论中。



飞机降落时,他没想到,毛主席身为一党领导人,竟然会亲自孤身前来迎接他一个起义将领。在我党内部,他没有看到任何贪墨行为,每个人都清正廉洁,来到毛主席居住的地方,两人促膝长谈。



在此期间两人,吃了一顿午饭,饭菜十分俭朴,期间他得知是因为有他这个客人,才多了两道肉菜,日常毛主席都不吃肉,想为国家和人民减轻压力,这样的场景是他做梦都不敢想象的。



再次得到认可和委以重任,程潜拾起自己曾经丢掉的激情和动力,为党和国家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这才是他的毕生追求,他自当全力以赴,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他此后受邀参加建国大典,看着城墙下无数人民欢声笑语,庆祝这一伟大时刻,他十分高兴和自豪,这就是他的祖国,从这一刻开始崛起,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来到中南军区办公。



后被派到湖南主政一方,为湖南的百姓做出无数贡献,弥补之前自己犯下的错误,可他曾经的身份一直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让他无法轻易释怀。



这才会出现,程夫人代替丈夫询问周总理身份一事,听到郭翼青女士的问询,周总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颂公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从来不敢懈怠,他为了革命鞠躬尽瘁,配得上革命英雄这四个字



程潜同志一直后悔曾经的选择,一直活在自责和懊悔之中,其实,毛主席之前的一封信已经告诉他前进方向,只要知错就改,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都是值得原谅,而颂公作为一名老革命家从来都是忠于人民,默默做贡献,从没背离人民。



二、毛主席对他的关心

建国之后,国家因为两次大型战争变得满目疮痍,国家发展不仅停滞不前,还开始倒退,为此国家各级领导开始以身作则降工资,生活变得非常简朴,为人民减轻担子。



生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毛主席七十大寿前夕,程潜并没有忘记这个重要的日子,找来几位书法家、诗人,专门写下一首诗,写在纸上,当成礼物送给毛主席,贵重的礼物也送不起,毛主席也不收。



此后程潜等老同志为了这件事前后忙活了好几个月,一边工作,一边琢磨诗词的意境,力求最好,有时候达到时时刻刻都在琢磨的地步,程潜最后一任妻子名叫郭翼青,小他37岁。

巨大的年龄差距,让二人没有多大的代沟,反而十分恩爱,婚后两人接连生了六个可爱的女儿,此时小女儿还十分可爱、懵懂。



上厕所时听到父亲在念诗,对着母亲发出灵魂拷问:“爹爹最近总在厕所里面唱歌,里面不臭吗?”母亲闻言解释道:“这是利用时间在琢磨创作诗句,不是在唱歌”。



此后他和老友章士钊先生创作出十二首祝寿诗,到了宴会那一天,成了当时最珍贵的礼物之一,当天他受邀来到中南海参加生日宴,也可以简称为“家宴”,饭菜准备时。



他想到程潜跟自己同是河南人,自费买了两条鱼和一些辣椒,专门做了湖南特产熏鱼,程潜得知此事十分感动,没想到毛主席还惦记着自己。



三、老夫少妻的恩爱生活

丈夫程潜离世她十分伤心,她不再和初次见面时带有偏见和抵触,此时十分爱自己的丈夫。

初次见面,得知一个一个要比自己父亲还要年长的将军当自己的丈夫,经过新式学堂思想教育的郭翼青十分抵触这件事,结婚当晚,两人进行深入交谈。



程潜安慰她说自己不会强迫她,得知她此时17岁还在上学,向她保证婚后依旧供她完成学业,此时的程潜虽然已经年逾五旬,但他坚持锻炼,一身正气,身体十分挺拔,还有点小帅。



两人初次见面,郭翼青十分忐忑和抵触,程潜则是被眼前这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吸引了,见面没多久,两人就正式结为夫妇,此后程潜开始慢慢暖化小娇妻的内心,试图走入其中。



可郭翼青的日子并不好过,她摇身一变成了十个孩子的后妈,但她努力克服,帮助丈夫管理好家庭,程潜每次外出办公,都会按照妻子的喜好买来她爱吃的糕点,一点一点占据她的内心。



直到建国后,两人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才慢慢变长,晚年程潜心里惦记的事情,被郭翼青记在心底,才会在追悼会上问出心中疑问,她十分感谢党和国家接纳她们一家人,感谢周总理庇护她们。



结语

郭翼青送走丈夫之后,几个儿女一直劝她再找一个,可她的心底自从嫁给程潜之后,再也无法装下其他人,晚年她一直嘱咐儿女,一定要把她跟程潜葬在一起,她想要陪丈夫一辈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