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

是画家梵高的生日

医学界推断

梵高生前罹患了双相情感障碍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种疾病

每年的3月30日

被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相比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对大众来说比较陌生,其实,这是一种自杀率极高的心理疾病,好发于年轻群体,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双相情感障碍科肖翔医生呼吁关注该病。

01

“连续7天,每天只睡2小时”

31岁的小丽(化名)在病房内,讲述了她的遭遇。“连续7天无法入睡,每天只睡2小时”,凌晨4点还毫无睡意,大脑不受控地高速运转,情绪在巅峰与深渊间剧烈摇摆。最终,她进了医院。

4年前,小丽突然进入“超频模式”。她每天疯狂工作,精力充沛,完全不知疲倦。她的自觉能力变得非常强,仿佛能够完成任何事,脑中涌现出一连串的创业计划和赚钱方案。她开始挥霍无度,买衣服、包包等奢侈品,但她每个月的收入不足以支撑这些开销,存款很快就见了底。

然而这种燃烧生命般的亢奋终有尽头。几个月后,小丽跌入了另一个极端。世界突然失去了颜色,连起床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曾经让她兴奋的一切,都成了无法承受的重负。直到那个绝望的夜晚,她拿起刀片划向自己的手腕……


图片来源:豆包AI

家人发现后

急忙将她送到了

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经诊断

小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

“她的病情经历了躁狂期和抑郁期的快速切换,情绪波动大,行为失控,生活完全被情绪支配。”肖翔医生介绍,这种“过山车式”的情绪变化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

02

情绪极端波动,冰火两重天

肖翔医生介绍

双相情感障碍

也称双相障碍,俗称躁郁症

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它之所以被称作‘双相’,是因为患者的心境会在‘躁狂的高峰’与‘抑郁的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

躁狂期:极度兴奋、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自信心爆棚,甚至出现冲动消费、夸大妄想。

抑郁期: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残或轻生的想法。

这两种情绪状态会交替出现,中间可能夹杂着情绪相对稳定的时期。部分患者会出现两种极端状态快速、频繁的交替。


图片来源:豆包AI

小丽的经历正是这一特征的典型体现

由于缺少一定的了解

很多人会将双向情感障碍症发作

当成单纯的“情绪问题”

那么

如何区分正常情绪波动还是病呢?

肖翔医生介绍,常人有情绪波动,但幅度在可控范围内,再开心也不会超过上限,再不开心也不会低于下限。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热波动幅度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非常极端。而且正常的情绪波动不会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可以通过自我调整维持心理平衡;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导致难以维持学业、无法继续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

双相情感障碍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

可以到医院通过拍片、抽血等来确诊

该病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生物学指标

而是需要由精神科医生

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

体格检查和心理评估等

进行综合判断

03

发病高峰集中在青少年时期

目前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但研究认为

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

共同作用于其发病过程

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双相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双相障碍首次发病多在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总体平均发病年龄为15~19岁。这是由于青春期至成年早期是一个社会、情感和认知快速发展的时期,学业压力、家庭因素、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接踵而来,因此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

对于如何治疗

肖翔医生介绍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

然而,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一些反复发作的患者

长期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该病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情绪稳定剂、抗躁狂药、抗抑郁药可帮助控制情绪波动。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并管理情绪,减少复发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度运动,如瑜伽、慢跑等可缓解压力;记录情绪日记,帮助识别情绪波动的早期信号;建立“心理急救箱”,包括放松技巧、紧急求助联系人、正念练习等。

如果你或身边的亲朋好友

感到情绪难以控制

请不要忽视

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让他们走出阴霾

迎接更好的明天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林佳荔

新媒体编辑 李琼

监制 兰超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