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京港科技创新论坛”(论坛)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会上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同时,香港生产力局透露,4月中旬,其将联合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出海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认证及支援服务,助力内地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内地的企业想要出海,需要面对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国外的供应链市场并不完备。”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CEO马扬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作为从事国内尖端触觉感知技术的硬科技公司,其自主研发的数模混合 AI 触感专用芯片及触觉感知算法,成功攻克了触觉多维感知信号同时解析的全球技术难题,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但企业想要出海,却面临着一些难题。
“比如机器人方面,在内地,我们只需要给客户提供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但我们本身却不用去生产一个机器人。但在内地以外的市场,更多的客户需要的不是技术的整合,而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这就需要企业在上下游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为我们提供了实际的应用场景,围绕这个场景,我们可以研发具体的产品,让技术出海有了抓手。”马扬表示。
该公司作为首批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署科研合作意向协议的中关村科创企业之一,于 2024年9月加入 “京港研发加速中心”,积极推动智能型机器人技术产业化。“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跟生产力局展开了4个具身智能方向项目的紧密合作,未来还会有更多合作项目落地。”
继2024年9月“京港研发加速中心”成立后,3月28日,京港再度携手签署“京港框架合作协议”。
北青报记者从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港科技创新论坛上了解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会上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旨在发挥京港两地独特优势,深化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人才交流,为京港科技合作注入更多更强劲的创新动力,共筑国际科创高地。
此次合作签约是京港科创协同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生产力局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围绕五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包括利用北京创科政策支持香港及海外科创资源与北京交流互动、鼓励北京科创企业与生产力局开展联合研发、成果转移等合作,促进香港科创成果在北京落地;充分发挥生产力局在应用场景挖掘、科研及品牌等方面优势,助力北京科创企业出海,提升国际影响力;支持生产力局联合北京相关科创机构在京港两地设立“京港研发加速中心”,整合科创资源,推动两地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新合作生态圈;鼓励京港依托 “中关村论坛” 及生产力局科创活动资源,支持京港两地科创主体深度参与国际科创合作,协同发展;推动京港建立科创政策互通机制,信息共享,助力两地科创项目高效转化。
“京港新签署的框架合作协议是去年京港研发加速中心的升级版。此次合作将发挥生产力促进局优势,为中关村企业在科研、品牌方面提升影响力,同时将加强出海等方面的服务,此次依托中关村论坛,双方还将在科创金融等方面互补合作,促进双方技术互通和机制共享,共同开拓国外市场,到国外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表示。
同时,在本次论坛上,生产力局透露,4月中旬,其将联合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出海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认证及支援服务,助力内地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