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就业率为什么越来越低?还能学吗?

肯定能学呀。计算机再不能学,那你想一想,你还能找出来一个在各项数据比较下更好的方向吗?

我对这个事情的思考是这样的。计算机现在就业率偏低是个事实,但是要看跟谁比。计算机只是 2024 年的计算机就业率比 2010 年低。但是对比其他行业,它还是偏高的。相当于在大家都觉得经济形势不行的情况下,它是矮子里面的高个。

我先给你分析一下原因。我认为有五个原因。我们先聊一下客观原因,也就是我们家长无法改变的因素。

第一个是报的人多。你报不报决定不了别人报不报。你看,2002 年报计算机的人不足 1.2 万人,2003 年大概在四五万人,到了 2023、2024 年,全国计算机所有 18 个专业加一起报的人将近 50 万人。计算机行业再怎么发展,也不能以每年 10 倍的速度增长嘛。所以人多了,分母大了,自然而然就业率就会降低。当然了,如果单纯论就业的人数来说,其实计算机还是要比其他行业好很多。计算机就业率低,只是比它自身以前的就业率低。

第二个客观原因是现在读研的趋势。我们之前聊过一个话题,就是本研倒挂。你会发现很多学校里,研究生的比例比本科生比例还高。现在读研是一个很大的趋势,一方面确实因为就业率低,读研可以延缓就业,多读两三年。另一方面,现在确实本科教育与社会脱轨比较严重。这我相信也不只是计算机专业的问题,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也会存在这个问题。

我给你大概讲一讲。我 985 毕业,大一的时候,我们开始上课。早上八点钟上课,七点半起床,男生洗漱快,五分钟完事,扒拉一下脸,抹点东西就去上课。半个小时之间,10 分钟在路上,10 分钟买早餐。到了教室,有些人直接就不起来了。这还是 985 的情况。上课的时候边听边吃,一会儿找不到主题就跟不上趟了,那就玩会儿手机。大学老师也不管。

985 都这样,那二本、三本、大专的,老师会管得特别严吗?所以这就是大学学生的一种状态。大学在教育上,不管是从管理上,还是从课程设置上,还是对于学生四年的培养方案上,跟社会脱轨很严重。就拿我来说,我大学 Java 就学两个月,安卓就没学过。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 TCL 做基于安卓的 Java 开发。那我怎么去 TCL 工作?全靠自学。TCL 企业会对你进行培训。企业需要的是有实践能力的人,而学校没有这方面的培训,这就是脱轨的现状。

因为这三个现状,第一个是确实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个人改变不了;第二个是学历要求越高,我们也改变不了;第三个是学校的教育体制现在跟社会脱轨,我们也改变不了。

另外还有两个主观原因。第一个,刚才讲了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轨,那就需要自学。尤其是理工科的孩子,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我们学校,不管你读不读研,不管你考多少名进来,只要你参加过计算机里的 ACM 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管成绩怎么样,不管有没有挂过科,去华为保底。人家是认这一条的。还有各种学校里面有学长学姐带着的实验室。

我们是学软件的,但是有些学长喜欢无人机,就会成立一个实验室,向老师申请一个办公室,申请一些资金,买各种器件在里面做。有些学生上完课做完作业回家打游戏,有些作业都不做,有些做完作业之后,还去实验室学习、做实验。

这培养出来的是两种人生,因为在笔试面试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所以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态度,其实决定了未来成败的 90%。前面三个客观点说实话影响不到 5%。主观因素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个另外 5%是什么?

是家长。在选专业的时候,有没有给孩子把路铺顺一点。比如孩子数学特别好,那就选大数据;孩子数学一般般,但又想走计算机方向,那就选软件网络;孩子数学物理特别好,动手能力特别强,那就选物联网;孩子啥都不行,但就是想选个计算机找份工作,那就选数字媒体技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专业,起到助力作用。这就是我说的七分考,三分报。孩子占 70%,家长占 3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