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帮扶开新局 均衡教育促发展

3月26日至28日,“走进粤东西北(河源)教研帮扶活动”小学数学专场在河源市紫金县举行。本次活动,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为主题,以数量关系教学为载体,联动深圳、河源两地教师及专家近两百人,通过“集体研磨、跨域联动、课堂实践、专家领航”多方共研共享的教研模式,共探小学数学教学提质新路径。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承办,紫金县教育局、紫金县教师发展中心、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紫金县凤安中心小学协办。


第一部分


云端共研:集体备课凝共识

3月17日,活动序幕在云端拉开。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鲍银霞老师组织下,深圳、河源两地备课团队通过腾讯会议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围绕四节课例展开线上研讨。首先由李彦、黄安娜、廖伟源、谢海花四位授课教师谈教学思路,然后河源市团队邓淑妮、梁嫣锋、黄梅州老师;深圳市团队王开杰、陈清容老师以及省教育研究院鲍银霞老师分别进行专业、细致的点评,为授课教师进一步明晰教学方向。鲍银霞老师表示,课堂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注重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部分


现场研讨:课例研讨明方向

3月26日下午,在鲍银霞老师的带领下,深圳、河源两地团队齐聚紫金县凤安中心小学,通过实地试教、互动诊断、二次备课等环节,对课例进行精细化打磨,实现教学设计与学生认知的深度契合。

课例展示:紫金县凤安中心小学谢海花老师带来五年级《分数乘法(一)》,以“一致性”视域下的计算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整数乘法迁移至分数乘法,通过“操作—建模—抽象”分层活动,实现算理与算法的融合。随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岸小学李彦老师执教四年级《字母表示数》,李老师借助播放《数青蛙》儿歌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思考感受,挖掘出青蛙相关数量关系,促使学生发现现实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打破常规惯性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实现从生活情境到数学问题的自然过渡,契合数学源于生活理念,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意识。



集体研磨:首先由凤安中心小学龚东方校长致欢迎辞,他对帮扶团队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其次由执教教师谈教学反思;然后与会教师谈收获和疑惑。大家充分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精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善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能从教学细节处理、课堂节奏把控、练习梯度设置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最后,专家团队针对李彦、黄安娜、廖伟源三位授课教师的课例进行深入剖析,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学环节的流畅衔接,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凤安中心小学曾志忠老师表示,这次省教研帮扶活动有效促进了乡村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以挑战“不可能”的任务,让团队在研讨过程中成长;邓淑妮老师指出在课堂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王开杰老师认为教学要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鲍银霞老师强调教学要紧密贴合课程标准,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第三部分


课例展示:素养课堂绽芳华

3月27日,教学创新与交流研讨活动在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深圳、河源两地的教育智慧,通过课例展示与深度评课,为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探寻新路径。

广师大河源高新区实验学校廖伟源老师执教四年级《字母表示数》。廖伟源老师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他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元表达和生生互辩等丰富的活动,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模型意识。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岸小学李彦老师执教《字母表示数》。李彦老师凭借独特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巧妙融入趣味活动中。她关注学生从具体数字到抽象字母表示数的思维过渡,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字母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优越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代数知识的学习兴趣。


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黄安娜老师为大家展示四年级《等量关系》课例。黄安娜老师通过创设跷跷板、天平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常见数量关系,体会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基本事实。学生在黄安娜老师的引导下,借助线段图、格子图等形式,学会合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推理,逐步形成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随后,评课研讨环节开始。首先,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钟勇锋校长致辞,强调了校际教研交流对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接着,三位执教老师分别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预设进行了教学反思。


评课环节中,紫金县教师发展中心黄梅州老师用“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两个词肯定了李彦老师的课堂,提出课堂应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表达。源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李欢欢老师从“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点赞黄安娜老师的课堂设计,同时对深度的生生互动提出了“一问四答”的观点。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开杰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提出“数量关系”主题的课堂构建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核心。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邓淑妮老师用“素养导向、儿童视角、任务驱动”三个方面对三节课例进行了肯定,提出课堂应从“备课和深度思考”“小孩子学习的角度”“用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推动教学”三个方面来完成。最后鲍银霞老师高度肯定了三节课例对“素养课堂”的实践贡献,希望全市老师能够开展二次教研,将数量关系这一主题的教学研讨深入下去。

第四部分


专家领航:理论实践双赋能

3月27日下午,王开杰老师作专题讲座《“数量关系”主题的学习与思考》。讲座聚焦“数量关系”主题,通过三大板块系统解析其理论与实践价值。通过追溯“数量关系”在数学教育中的演进历程,阐明其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深入剖析“数量关系”的核心概念与教育意义,探讨其对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用;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分享如何设计有效课堂活动,助力学生构建“数量关系”知识网络。王开杰老师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生动的教学实例,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兼具启发性与操作性的专业指导。本次讲座为河源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化课程理解、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引领和指导。


鲍银霞老师以《五维七步: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模式探索》为主题,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实践路径。她介绍了“五维七步”的内涵与实施步骤,通过案例说明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中的角色转变与专业发展,为一线教师及教研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借鉴。


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一线教师围绕“如何抓数学本质”“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等问题与专家开展深入对话,现场思维激荡,智慧交融,探讨氛围热烈。


第五部分


监测结果分析:教研沙龙启新程

3月28日上午,在鲍银霞老师的组织下,河源市小学数学教研员齐聚一堂,共话“基于质量监测结果的小学数学教学改进实践探索”。河源市及五县两区的教研员先对本市本县区小学数学学科省测结果进行解读,查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鲍银霞老师根据各县区的实际情况,一一指明了改进的策略及今后的教研方向。她最后建议,一是要精准查摆存在的问题,二是要狠抓常规教研工作,三是改进策略要找对突破口,聚焦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在现在基础上深化区域小学数学教研体系构建。



此次教研帮扶活动以“核心素养”为锚点,通过跨区域协作、多课例剖析、专家分层指导,为河源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研修平台。深圳经验的辐射、本土智慧的焕新、专家理论的引领,共同绘就粤北教育“提质增效”的新图景。未来,将继续以教研帮扶为纽带,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向粤东西北纵深流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