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慧定生机——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人美美术馆、浙江山水画研究会承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协办,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海钟迄今最大个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家英,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范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致贺信并由展览策展人钱晓鸣代读。艺术家林海钟致答谢词。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主持。


“慧定生机——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共展出林海钟十几年来140多件(套)近200幅包括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全门类作品。

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板块:大块文章、西湖天下、拟古写生、人生仪态、花鸟感时,聚焦多年来林海钟深入探讨的学术命题。

“大块文章”,林海钟的大画气象万千,浩荡充沛,胸中丘壑,杂然赋流形。灵隐寺数米高的济公殿壁画,几无小稿,奋笔而行。巨幅重大题材《鉴真东渡》《少林寺》亦如此。


“西湖天下”,南宋是中国画艺术的高峰之一,杭州是林海钟出生成长的地方,西湖是杭人看自己看世界的“天下”。西湖的平常隽永,无奇之奇,面对刘、李、马、夏之高标,林海钟面临的是“血战古人”,他已经自觉地把画西湖作为自己创作探索的常备课题。

“拟古写生”,拟古而多能,这里展出了林海钟从黄大痴、董其昌等古代十数位经典艺术家的经典笔法临写,显示其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笔墨功力。


“人生仪态”“花鸟感时”展出林海钟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创作。当代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画分科,是在一定外在压力下的“策略性应对”,经过70年的分科教学和创作探索,分科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认识。林海钟基于中国画传统画理的创作中不拘泥于“分科”,人物画创作高古简约,体态流畅。

林海钟“莳花弄草”,十分注重花草的表情达意,赋予花草自由生命的畅达。熔人、山、花于一炉,是创作精神表达的流畅,于教学亦是为学生增胆略。


展览前言

天涯快意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许江

海钟的用笔在爽朗中又见出一种萧散。那笔常常有点心不在焉;那形仿佛要随时被抽解,又仿佛正在悄然地聚合。而正是常在无心处,显露出某些意存笔外的洒脱与飘逸。闲是很难的,既要有闲钱、闲暇,又要有闲心、闲情。这“闲”字的繁体就是门中之月。独坐家中,静想明月天涯,这闲心十足逍遥。正是这份逍遥将景物化入纯然的观看之中,洞见万物如洞见己心,心物相忘相融,不觉地勾出一种凭吊千古的幽幽古意来。中国的智慧在于总能以“无用”、“坐忘”等方式,避开那些僵死的框架,而逍遥于不受制于任何现成规定的“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的原发境域之中。海钟…所记所刻不唯所见,还有所见者此时此刻体验中的动人境界。海钟以这样的方式吊古,将手中生意与悠远古意悄然地牵在一起,将此刻视域与原发视域牵在一起,生出真正的绘画的快意来。

海钟行走天涯,正给我带来心中天涯的快意。我们真正的所见是中国式写生的生机生意。

专家评价


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

林海钟以其深厚的中国文人画的静气和立足时代风暴的豪气,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气,可谓是慧定与生机的契合,经典与创新的结合,传统与时代的融合。气息是一幅画作充满活力的境界,是一个人生命延续的标志,更是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密码。凝神聚气则是延续一个民族传承的根基与灵魂,让大家一道凝神聚气,共同感受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不断律动的文脉气息,共同汇聚起新时代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勃勃生机的伟大气息。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

“慧定生机”代表着东方哲学审美的至高境界。展览全面立体呈现了林海钟对绘画的研究,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精神修行,是中国画“天人合一”美学观的当代演绎。林海钟的作品始终扎根在传统文脉的深度,既有宋元气象的苍茫高古,又融入现代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哲思。他的创作始终践行中国画以艺载道的精神传统,在当下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理解、创新和创造,为中国文化如何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家英

林海钟始终不受流行风格的影响,追求内心的文化境界,他通过诗书画印综合修养,以人文视角重构传统语境,既保留“古人品质”,又注入“今人心象”。其作品流露的文雅之气,正是“文人气”的当代延续 —— 将传统文化视为灵魂家园,在高古意境中完成个人精神与时代价值的双向建构,为当代画坛补足了稀缺的人文高度。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沈浩

湖山为骨,天地铸魂。林海钟得西湖灵韵,写山水真性 。这方水土不仅赋予他观照自然的慧眼,更让他的笔墨始终带着“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诗意哲思;不仅滋养他的笔墨,更让他深谙“身所盘桓,目所绸缪”的观物之道。他是西湖山水选择的当代歌者。

笔承宋元,墨溯汉唐。林海钟持教国美山水画专业30余载,承国美薪火,续千年文脉。中国美术学院这方学术沃土,为他的山水画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基因,使其得与古为新的密钥。他临古、读画、课徒、创作,将传统法度化入血脉,在古法与新意间走出坦途,在其看似传统的云烟丘壑里,跃动着的是当代文人的精神图谱。

以艺会友,笔墨同辉。持掌浙江山水画研究会的林海钟聚同道光华,成时代清音。艺术之道,从来不是独行者的事业。他与同窗切磋论艺,与后学薪火相传;思想碰撞,灵感交融。开放的创作心态,让他的山水画既保持着传统的纯粹性,又焕发着时代的包容性,在墨韵滋养的山水间,寻觅生命的澄明之境!


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范扬

林海钟是“潜心艺术的苦行僧”,其笔耕不辍的勤勉与纯粹令人感动。展览印证了真正艺术家的精神维度——以沉静笔墨对话传统,用虔诚心性铸就丹青。他的作品可见其学养、气质、内涵,是一位值得大家学习的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展览学术主持丘挺

中国绘画的内容本质充满着哲思。林海钟在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中把水墨的温润秀丽、苍茫清雅有机地统一在画面中,以极具个性的笔墨语言,形成独特的“海钟式气象”。这种创作并非简单的技法革新,而是基于对士大夫“道统”精神的认知 —— 在产业化美术生态中,林海钟以“不甘心于时代”的文化自觉,重拾“风雅颂”中的“雅”基因,践行着以艺载道的历史担当。



部分展览作品


红军 纸本设色 林海钟 200×240cm 2021年


爱晚亭 纸本设色 林海钟 35×37cm 2024年


都市寻梦记 纸本水墨 林海钟 600×220cm 2018年


湖上春雨春消息 纸本水墨 林海钟 148.6×75.9cm×4 2014年


石屋洞摛云亭写生 纸本水墨 林海钟 65×53cm 2018年


红衣钟馗 (终南进士)纸本设色 林海钟 33×47cm 2018年


拟倪云林容膝斋图意 纸本水墨 林海钟 34.5×45cm 2018年


吴山大观 纸本水墨 林海钟 308×147cm 2014年


古木龙吟-出月图 纸本水墨 林海钟 78×217cm 2014年


古木龙吟-万里清秋 纸本水墨 林海钟 78×217cm 2014年


洗桐图 纸本设色 林海钟 33×33cm 2024年

艺术家介绍


林海钟

号卧霞散人 钱塘后来生 林泉阁主人

1968年 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永春

1986年 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0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91年 获首届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奖学金”

1993年 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7-1999年 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

2000年 攻读博士学位,成为首届中国画六博士之一

2004年 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博士学位

2010年 担任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会长

林海钟年少成名,画艺精进,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题材甚广,主张国画以笔墨为宗,以书入画传承古意,为今人所用,提倡文人画风,并认为以画悟道是国画的至高境界,曾参加新文人画运动,为当今学院派画家代表。其作品水墨画萧散简淡,极具禅意。赋色之作艳丽古雅,传承唐宋遗意。

编 辑|贾毓秀 戴佳杰

责 编|邱莉丽

审 核|徐 元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