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领域不断迎来重磅消息,继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后,河南、西安、长沙等地纷纷对中考科目进行调整!
取消“小四门”?道法开卷考?考试总分减少,变成510分......
距离中考仅剩一百多天,各地新政策都是什么情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接下来,知识妹儿带大家一起来详细梳理!
Part.1
北京取消“小四门”,总分减少
北京打响2025中考改革第一枪!
从2025年起,北京中考的生物、地理、历史、化学从考试科目变为考察科目,成绩以ABCD等级形式呈现,不再计入中考总分。
也就是25届北京中考学生,考试科目总量从10门减少到6门,中考总分从670分降到510分。
计分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
这些改革,果不其然引发了热议,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
Part.2
多地跟上“进度”,宣布中考改革
北京官宣改革后,也有其他地区宣布跟上“进度”。
河南:生物、地理不计入总分。
去年12月份,河南教育厅传来消息:2025年起,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学完即考,成绩以等级呈现,不再进行全省统一命题和全省统一组考,由各省辖市统一组织考试。
2025年起,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实行合场(不合卷)考试,仍实行开卷考试,考生可自带参考资料。
2027年起,中招实验操作考试科目由目前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调整为物理、化学,考试对象为九年级学生,每年4月进行。
图源:河南日报截图
西安:取消化学、生物、地理
上个月,西安市教育局发布消息,2026年中考计分科目,取消化学、生物、地理计分。
图源:西安市教育局
广州
2月底,广州市教育发布《2027—2029年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录取分值调整为:
增加:数学增加30分、语文和英语各增加20分
减少:化学减少30分、道法和历史各减少20分
各科目分值情况为:
图源:广州日报
从以上来看,语数英三门主科的占比更高,相应其他“小门”的占比更少。
广州目前还是征求意见,并非板上钉钉的改革。
Part.3
中考改革,目的是什么
不少学生及家长也好奇:为什么中考在不断变化?取消“小四门”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改革最关键的因素是落实“双减”、剔除“填鸭式”教育!
以北京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中考计分科目的减少,学生们可以不再为“小四门”刷题,备考压力有减轻,给学生留出了更多时间钻研主科。
但取消“小四门”,并不代表中考难度降低!相反,剩下的科目更看重学生的基础能力与核心素养!
语文、英语两大文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数学、物理则是考验学生的思维创新、科学探索等能力!
所以,计分科目减少,主科成绩含金量更高,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更具筛选性,需要学生成为真正具备创造力的“学霸”!
这种转变意味着教育评价标准从单纯的知识记忆向综合能力评估的转变。
传统的“知识填鸭”式教育,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而新的政策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整合、理解运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上篇文章中,知识妹儿有详细的解读:
Part.4
家长如何提前“破局”
在当前倡导为学生减负的教育背景下,将部分科目纳入考查科目,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还可以引导教育回归本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考政策调整的本质,是选拔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理科创新者,所以家长应从小规划升学学习路径,发挥孩子最大的优势。
主科学习,提前规划
虽然小四门退出了中考计分体系,但高中选科可能仍需要这些学科的基础。
比如化学、生物对于选择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地理、历史则对文科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部分高中在多元录取时,可能会参考考查科目的等级。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适度安排孩子对小四门的学习投入。
重视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学习的关键。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注学科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探究,可以专注地发掘、发展个人兴趣和学科特长。
比如,增加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让孩子提早感受不同学科的魅力,在多个领域中,找到兴趣所在。
精英少年天梯就汇聚了12大学科: 中国史、世界史、音乐、美术、心理学、哲学、文学、财商、科学、方 法、悖论、全规律。
让孩子接触到校内不考即不教的知识,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知识壁垒:通过跨学科学习,培养“通才思维”。例如,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学习哲学伦理课程,以思考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
保持学习状态,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考改革本质上是一场“大减法,小加法”。它减去了学生机械学习的沉重压力,却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家长,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一政策变化,帮助孩子合理平衡学科投入。一方面,要抓住主科提分的关键窗口,提升孩子的主科成绩;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孩子综合素质的长期培养。
在这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未来的学霸必定是那些会思考、能创新的终身学习者。只有提前做好规划,我们才能让孩子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