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网密布的上海,防洪、航运、水资源调度都有赖于一座座水闸发挥功能。1978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沪上首座水利枢纽——淀东水利枢纽建成投运。近半个世纪后,这座老水闸依旧是地势低平的青浦、松江片区的重要防洪屏障,且正在为吞吐量上升的淀浦河水运通航进行着最新一次的船闸改造。

本周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连续探访申城多座水闸。它们中既有“70后”老大哥,也有“90后”中坚力量,还有“15后”新生代“后浪”。从防洪、航运到构筑韧性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一代代上海水闸有着自己的使命——既是水利文明的“活化石”,也是城市发展的“守护者”。齿轮咬合间,如跳动的音符,汇入上海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篇章。

防洪排涝:半个世纪的“上海第一”为片区排掉超四成水

“开闸!”随着一声令下,淀东泵闸为即将到来的梅雨和汛期开展的设备检测开始了。只见闸口缓缓升起,隐藏在水底的闸门横梁缓缓浮出水面,直至全部拉出水面。双闸门全部开启后,淀东泵闸正式进入到了排水阶段,原本平静的淀浦河加速流动,经内河打开的闸口流向外河。


被称为“外形最不像泵闸的泵闸”,淀东泵闸改造项目曾获中国水利工程最高奖“大禹奖”。张天弛摄

市堤防中心淀东管理所所长蔡浩一表示,淀东水利枢纽的雏形可追溯至1975年,最初由一座三孔节制闸和一座100吨级船闸组成,1978年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青松水利控制片的重要防洪屏障。2014年,淀东水利枢纽启动改扩建工程。2019年竣工后新增了3台斜式轴流泵,让排涝效率大大提高。

“改造前,节制闸只能利用每天的潮汐变化自然排水,每天的排水时间在12个小时内,增设水泵、有了强排功能后,淀东水利枢纽每天排水的时间增加了一倍”。蔡浩一举例说道,2021年强台风“烟花”突袭上海之时,淀东水利枢纽连续一周强排积水,为青浦、松江两地抢出了宝贵的排水窗口期,有效避免了城市内涝的发生。

“如今,这里的防洪标准提升到了千年一遇,总排涝流量达到90立方米/秒,也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排涝泵闸。”蔡浩一说,淀东水利枢纽承载着青松片全年42%的水资源调配总量,年排水量可以达到5.8亿立方,体量庞大。

活水畅流:“镶”在外环绿道上的“珠链”为水生态提供自洁动能

春风和煦,长宁外环生态绿道上不时有骑行爱好者穿行而过,目之所及,内侧是葱郁绿林、树影婆娑,外侧是一泓清水潺潺流淌。这条“镶嵌”在外环生态绿道上的“珠链”就是外环西河,2016年开挖贯通,北起苏州河,南至南夏家浜,成为长宁区河网水系中重要的纵向骨干河道。


年轻的外环西河泵闸矗立在外环西河汇入苏州河的河口。张天弛摄

“15后”年轻的外环西河泵闸就矗立在外环西河汇入苏州河的河口,根据区域内、外水位高低调节水闸开关,防汛排涝“一夫当关”。不仅如此,随着上海水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这座占地6千多平方米的泵闸又承担起调活水系、改善提升区域水质的重要使命。

据长宁区河道管理所所长陆云峰介绍,外环西河泵闸在2018年完成了水闸“单改双”改造项目,由最初的单向排水改为双向进出水。“具体来看,就是在水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泵闸从苏州河向外环西河引水,与南端北新泾泵闸联动配合,让活水畅流至长宁区各河道,提升水体质量。”他说,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能导致水体缺氧或鱼类死亡,这时,经由泵闸引水,加快河道流速,能有效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提高透明度。

如今,长宁区31条河道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已在全市范围内连年领先,外环西河年均水质也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漫步河畔,林水相依、水绿交融的亲水空间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活场景有了生动演绎。

区域发展:在长三角“原点”护航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

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在河网密布的青浦区,水运是延续至今的重要交通方式。几十年间,烟波浩渺的太浦河上行过小渔船、农用船,也驶过工业运输船,滔滔河水见证了无数次区域发展与变迁。

1958年,作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工程,太浦河由沪苏浙三地联合开挖,2006年最终完成三期河道主体工程。沿线的19座水闸最早始于1994年,最晚落成于1998年,均是本市水利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近几年,太浦河又见证了一项区域重大战略的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原点”就落于太浦河航道之上,水面之上,一座“四合院”凌空而起,水乡客厅核心建筑方厅水院以两座廊桥串联起沪苏浙皖“三省一市”。

“无论是水乡客厅、方厅水院、蓝色珠链一期项目的推进,还是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西岑科创小镇的建设,太浦河沿线的19座水闸都为建筑物资运输做出了重要贡献。”青浦区河湖管理事务中心设施运行科科长李晓春说。


融入元荡沿线风光的小汶港水闸站。张天弛摄

除了防汛、运输功能,水闸还能融入周边自然风光,成为春日美景的一部分。小汶港水闸,除水闸控制区域外,原本也处于水闸站范围内的池塘、九曲桥已“打破”围墙,融入元荡湖沿线的亲水空间之中。据李晓春介绍,在2021年元荡贯通二期工程建设中,小汶港水闸参与了改造。改建后,水闸仍保留了防洪、通航功能,外围区域则变身成了郊野公园的一部分。

据统计,上海现有2994座水闸设施,在全市14个水利片的分片治理中各司其职。在防洪、挡潮、排涝、航运、灌溉、改善水环境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市水务部门透露,不久后,苏州河河口水闸液压系统也将完成升级改造,新川沙泵闸枢纽和苏州河西闸也将调试运行,浦江两岸将再添治水重器。从液压系统迭代到泵闸联控优化,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上海正以绣花功夫织就水安全防护网,用创新密钥开启人水和谐新境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