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农民种、帮农民销,小麦平均亩产量超过1200斤……在平度,80后新农人秦凯成立了土地服务公司,一年托管10万亩。他通过全流程把控,用规模化降低成本,地里产量高了,农户收入也多了。他跟农户签订保底+分红模式的订单,不少村庄一年增收五六万元。通过7年多运营,他打造出农村土地托管的青岛模式。未来,他将扩大到30万亩,并推广到全国各地。


创业当“土管家” 7年从百亩到十万亩

今年36岁的秦凯,是青岛金蒂姆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大学期间,他主修机电专业。由于从小对农业感兴趣,他毕业后就决定返乡创业。

“刚开始做泡菜,出口韩国。”秦凯说,因为对农业不熟悉,不擅长仓储管理等,很快以失败而告终。于是,他转而做起了化肥和农药等服务。工作过程中,他发现普通农户体量小,经常花高价也不一定买到好产品。而且,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机械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7年,他成立了农业服务公司。“刚开始主要以无人机喷洒农药为主。”秦凯说,当时很多大户,用人工喷洒农药太累了。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六小时可以喷洒800亩农田,是普通人工的十倍以上。很快,周边不少大户都纷纷来求助,让他过去帮忙。


“种子、化肥、农药,全流程我都有,不如直接全部托管。”秦凯说,2018年他首先承包了100亩进行试点。农户全程当“甩手掌柜”,他们负责从种植到收获全过程。因为本身销售农资产品,他们的成本价要比农户低很多。再加上科学种植,小麦平均亩产量超过1200斤,农户增收20%左右。

省力省心还能多挣钱,土地托管模式迅速成为农户的心头好。7年时间,他们托管的面积从100亩增长到10万亩。

打造订单式种植给农户保底+分红

为了吸引农户加入,他们签订了保底+分红的合同。他们会指定一个保底产量,超出的部分,农户跟托管公司来分红。“小麦亩产量要超过1000斤。”秦凯说,他们保底产量并不低。那土地托管咋盈利?


秦凯说,他们的规模达到了10万亩,不论是种子还是农资,已经可以跟源头的工厂直接谈。而且,他们用的产品有很多都是专门定制,质量高价格低,而普通用户,根本没法谈。其次,他们跟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不断研发新品种。整个种植过程更加科学、精细,排除重大自然灾害,他们的产量都很高,能够保证足够的利润。

最重要的是,他们打通了终端销售渠道。“我们跟面粉厂还有饲料厂等合作。”秦凯说,面粉厂需要怎样的小麦,我们在地里收割以后直接就送到厂里,农户们当天就能收到钱。饲料厂作为玉米消费大户,他们给公司下订单。玉米成熟以后,直接送到厂区。这种订单化种植,确保了农户的收益更加稳定。

“同和街道的新华里村,每年都能增收五六万。”秦凯说,村里算了一下,相比于土地租赁,托管模式收益更高。不仅如此,很多农民也加入公司负责植保工作,有了更高的收入。

短期目标托管30万亩全国复制青岛模式

据介绍,这10万亩除了小麦和玉米外,还有1000亩大棚西红柿。“流程和模式是一样的,通过流程化跟规模化,收益最低提升20%。”秦凯说,现在他们的短期目标是发展到30万亩。他们会吸纳更多的农机手、种植大户进来,组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团队,提升经济效益。

同时,他还将目标放在了全国市场。通过加盟模式,他们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在更多地方复制青岛模式。“作为一名新农人,我更想藏粮于技。”秦凯说,这是他的梦想,希望通过技术的革新发展新农业。未来,他还希望通过品牌化,将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卖往世界各地。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