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住的往往是英雄的功绩,却鲜少记录他们的血泪与喘息。
19世纪50年代,新任两江总督接到任命时,他的心情不是狂喜,而是惊悚之至。在他之前的两江总督们或战死,或被处死,或被流放,他预感任命书与其说意味着一份殊荣,不如说是一张他必须签下的生死状。生死状上,咸丰皇帝命他完成交给他的重任——直捣太平军的“根本”——金陵。
这位新总督就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当后人仰望曾国藩的赫赫威名时,利剑也悬在他的头顶,王朝倾颓的裂缝中迸溅的火星,稍有不慎便足以将这位“中兴名臣”烧成灰烬。世人总热衷于讨论他如何“飞得高”,而透过《夹缝中的总督》一书,我们却能凝视到他翅膀上凝结的血痂——在清廷猜忌、同僚倾轧与战场绞杀的夹缝里,他如何用儒家士大夫的脊梁撑起破碎山河?读曾国藩的“累”,恰是读一代人在历史断层中的精神突围:当理想主义撞上残酷现实,当道德文章遇见生死抉择,还不是圣人的曾国藩,他在钢丝上踉跄前行的身影,或许比不朽的神话更值得被凝视。
生死之间:钢丝上的踉跄身影
19世纪50、60年代风云动荡,两江地区就是彼时的暴风眼,清军与太平军,绿营与湘勇,朝廷与督抚……一种势力挤压着另一种势力,一个派系排挤着另一个派系,它们相互缠绕、斗争,挤出一道道夹缝,把两江总督夹在其中,为中年曾国藩制造出险象环生的生死局。
而金陵困局并非他第一次面对生死考验:兵败靖港,他跳河自裁;九江再败,他二度投湖;兵困祁门,他悬剑帐中,随时准备自裁;平捻无功,他写下遗嘱备后事。担任总督的20年间,曾国藩深陷生死困局不下5次,这是由他身处晚清大变局的夹缝中所导致的。
从战场到官场,从亲族到朝堂,晚清人物、政局、战场、人事、亲族等关系纷繁,面对愈发复杂的关系局面,曾国藩如何在夹缝中踉跄前行?
日日难熬,日日熬
关关难过,关关过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每遇得意之时,即有失意之事,相随而至。”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以上看似治愈的“心灵鸡汤”,均出自曾国藩之手,写于和太平军生死对决期间,大体围绕着磨练意志力和敬畏天命的主题而作。
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不仅要应对战场上的命悬一线,还要处理官场上的人事纠缠与家族亲友的责难。为什么他在如此煎熬的时刻,还要抽时间思考这些?因为对曾国藩来说,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他的绝大多数金句都写于最煎熬的20年,而正是这些思考,支撑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曾国藩与时代:平凡人的精神突围
曾国藩和他的时代是一个值得深度挖掘的大主题,如何把大主题写出新意,既考验作者的史料功底,更考验叙事技巧。兼顾精彩性与学术性,并非易事。
作者鞠海从政治史、军事史、心态史、日常生活史等角度阐释史料,努力去平视这位大人物的日常生活,呈现其作为平凡人,在时代大变局里如何自处、应变、求存,突围。且看他如何凭借坚忍的心性撑过困境中的每一日,如何在大变局中安顿精神、埋头做事。
本周日(3月30日)14:00,相约北京城市图书馆,跟随《夹缝中的总督》的作者鞠海老师,透视曾国藩的困境与突围。
主题
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困境与突围
时间
3月30日(周日)14:00
地点
北京城市图书馆 文化交流区道和厅
嘉宾
鞠海
《夹缝中的总督》作者,新锐文史作家。
内容
作者选取曾国藩的五次困局,抽丝剥茧地分析造成其屡陷生死困境的复杂因素,呈现历史大变局里一个在“夹缝”之间努力突围的总督曾国藩,还原其作为平凡人的命运本质。
主办
首都图书馆 后浪出版
识别下方二维码预约参与活动,名额有限,约满为止。
温馨提示:本活动仅限13岁以上读者参与,敬请谅解。
直播平台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