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镰
- 文前的话
在北美洲的原始森林里,200多年前本来住着一群红皮肤的印第安人,英、法、荷的殖民主义者为了掠夺这块土地,残酷地屠杀他们。后来,美国政府成立了,又派了一支人马去找寻他们,目的是对剩下的印第安人穷追猛杀。最后,这个地区的印第安人几乎被消灭殆尽。
中国新闻学发生于“五四运动”时期。1918年10月14日,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发起成立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并出任会长。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并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学术团体。
研究会的两位导师都非同凡响,一位是后来被称为“新闻学界最初开山祖”的徐宝璜教授,另一位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著名记者邵飘萍。该研究会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闻人。
其中之一就是毛先生。在和毛主席的同一期学员中,有一个叫杨兴栋(杨晦)的,他们都获得过蔡元培先生颁发的证书。
杨兴栋先生解放后曾长期担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杨晦的公子是研究元代文学的著名西域专家杨镰(lián)。杨镰,1947年2月出生于上海。当年,习作为知识青年来到陕北延川县上山下乡时,杨镰去到了新疆哈密的伊吾军马场,接受“再教育”,从此与边疆结缘,最终成长为新一代边疆史地专家。
很多有过上山下乡或者下放经历的知识分子,后来在谈话里、在文章中,对于那段往事的描述都是不堪回首的。这些人通常对于建国后、主席在世的那些年,甚至进而连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带着中国人民打天下的艰苦历程,都持否定看法和负面态度。
原台湾“总统府资政”杨亮功的年谱中记录了新闻研究会的名单
杨镰
杨镰
胡椒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人统统都是“小知识分子”。在小知识分子眼里,看到的只有他眼前的事情、能体会的只有他自己的感受。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常常一眼障目。他们就像寓言“瞎子摸象”里的瞎子。如果当时他摸到的正好是大象的屁股、还赶上大象正在拉屎,他就会说大象就是一摊屎。
拿建国后、主席在世的时候来说,当时中共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个时代的核心工作、更不是全部。那时候的核心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具体说来就是:完整工业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全民普及教育和医疗等。
但是,在知识分子或称学界人士的眼里,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在新社会中被当做了“贱民”,他们认为他们的经历,就是那段历史的全部。这显然非常狭隘、偏颇。
杨镰整理过一本名为《新疆新观察》的书,书中收录了储安平的新闻名篇《塔里木河下游》,记述了作者采访当地人的一段经历。
- 村子里有好些人都聚拢到我们那一间小屋子里来,安静地并津津有味地旁听着我们的谈话。
- 后来我看到一个有着很长的白胡须的老年人(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名字叫贾马利),由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扶着,一步一步摸索到我们屋子里来,看样子好像要和我谈什么似的。大家帮着招呼他从人群里走过来。
他的眼睛没有瞎,然而他眼珠子里发出来的光,就像一个瞎子那样不集中在任何地方。他仿佛是在凝视我,但是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
他有些颤动。他说话也仿佛很困难似的。他说:“过去乡保长来,骑大马,拿着鞭,见人先抽几鞭再说,要把我们抓到别的地方去做苦工。现在,再没有打我们的人了。我听说毛主席派了人来问我们好。我看不到毛主席,我要来看看毛主席派来的人。我没有什么话要说,我只是要向毛主席道谢。”
他这样说时,忽然一下子扑到地上叩起头来。他那严肃的、诚恳的、老态龙钟的表情,强烈地感动了我。他那突然的动作一下子使我紧张到极点。
我立刻肃穆地跪下来回拜他,亲切地并带着一种晚辈的心情把他扶起来。屋子里所有的人这时也都立了起来。
这一带人民在旧时代所遭遇的侮辱、灾难和苦楚,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党对毛主席从心底里激发出来的淳朴的恳挚的感激,都在这个肃静的、感人的、没有言语可以表达的场合中透彻地表达出来了。
塔里木河
杨镰
叶浅予:《团结在毛主席周围的各少数民族》
这里描写的就是主席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政策在新疆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前的多少“贱民”,在新中国成立后,挺起了腰杆、有了做人的尊严。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平等相待,大家融融洽洽、互信互助,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样。和文章开头时说的、美国印第安人的遭遇,何止天壤之别?
由此联想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少数民族人民至今对毛主席崇拜爱戴,庙宇会供奉毛主席画像,法事会抬出毛主席画像,仿佛大唐盛世各族百姓尊奉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一样。
同样道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主席去世后,一度有人拼命抹黑、丑化主席。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过去的王公贵族、再也不能“骑着高头大马、拿鞭子随意抽人”了。他们变得和过去的“贱民”一样的地位!
但是40多年过了,主席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不仅未受影响、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在怀念主席。曾有个颇有些名气的学者对胡椒说:中国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崇拜毛泽东,真是不理解。
胡椒心里一清二楚,原因很简单:你不理解,是因为你是个小知识分子。无论你的名气再大,无论你是穿皮袍、还是穿西装,光鲜的外表下面“藏着的”都是一个“小”字!
2016年3月31日,杨镰先生从新疆吉木萨尔县做完学术报告、返回伊吾县的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逝世。此去经年,胡椒愿杨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