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5月,恰值北半球的春天,我国著名高级将领杨勇将军到朝鲜访问。他此行访问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重叙中朝两国的友谊,第二则是祭奠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英灵。
将军已经是六十六的高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生死离别,艰难险阻,踏上朝鲜土地的那一刻,他仍旧忍不住老泪纵横。
就是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将近二十万的志愿军战士命丧黄泉,去世后连尸骨都未曾返回心心念念的故乡。
或许是苍天感受到了将军悲痛的心境,空中竟然飘起了雨丝。由于事先未曾料想此行会遇到阴雨天,将军并未携带雨具。
警卫劝将军稍事休息,待雨停后继续访问,将军挥挥手拒绝了警卫的请求。
他枪林弹雨尚且不惧,又岂会躲避小小的风雨?
就在他下船后,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街道两旁,无数朝鲜民众静静矗立在雨中,用无声的行动表达着对将军的敬爱之情。
有一百姓见将军未曾携带雨具,立刻递出手中的雨伞,自己甘愿淋湿雨中。
杨勇将军入朝之前
究竟出自于什么样的原因?使得杨勇将军受到朝鲜民众如此隆重的接待?
一切还需要从抗美援朝开始说起,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役中,将军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朝鲜的历史教科书里,至今仍然镌刻着将军的名字。
其实在抗美援朝之初,也就是1950年的10月,中央并未考虑派遣杨勇奔赴朝鲜。
虽然中央已经决定派遣十九军团全体战士集体支援北朝鲜,但当名单递交到刘伯承手中时,另外一桩意外的事件打破了原来的计划。
除却抗美援朝之外,恰巧另外一份工作任务也出现在工作栏当中,即任命何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
十九团有三位著名的将领: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
这三个人做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能力出众,深得刘伯承、贺龙等人的喜爱。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第一次打败日军的战役——平型关大捷,即是由此三人指挥参与。
毛主席听到胜利的消息后,亲切地称呼此场战役为三“羊”开泰。
中央机关相信十九军团利剑出鞘,必然能再次打出三“羊”开泰的气势,挫一挫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高级步兵学校的副校长人选悬而未定,到底安排谁去成了刘伯承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考虑再三,刘伯承最终留下了杨勇。
这期间,杨勇多次向上级请示,表达自己渴望抵达朝鲜战场的想法,几个月后,上级领导又下达了另外一项指示,提拔杨勇同志为高级步兵学校的校长,望其不忘初心,再接再厉。
接到任命后的杨勇,心下虽然颇为失望,但还是接受了组织的任命。
就在他以为有生之年再也没有机会抵达朝鲜战场时,好友杨成武负伤归来的消息传来。
他即刻找到好友,询问朝鲜战场的具体情况。
杨成武给了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中美两国产钢量的对比,中国每年钢铁的产量是六十万吨,美国每年的钢铁产量为八千七百七十二吨。
第二组数据是两个国家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国每年的总产值为一百亿美元,美国每年的总产值为二千八百亿美元。
两者之间的悬殊之大,令他为之震惊。
中国跨过鸭绿江,与美国作战,无异于是虎口拔牙,前路困难重重,但正如毛主席所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好友告诉他,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使用最多的战法就是“零敲牛皮糖”。
何谓“零敲牛皮糖”?即发挥我军游击战的优势,避免大规模的军团作战。这种打法既能躲避敌方先进武器的大规模袭击,又能发挥部队的机动性。
即使这样,还是有大量的志愿军战士死于敌军强大的炮火之下。
听到好友叙述,杨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渴望奔赴朝鲜战场的想法愈加狂热起来。
他再次递交了自己的请战书,这一次,刘伯承将请战书递交了中南海。
毛主席正在寻思到底派遣何人重返朝鲜战场?这封请战书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刻在请战书上做出“同意”的批示。
并且在批示的下方,调皮地写道:再送一个“羊”到朝鲜,美国佬就彻底认输了。
随即,杨勇被任命为二十军团的司令官,择日奔赴朝鲜。
杨勇擅长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不过,从他得知的消息来判断,朝鲜战场应该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战役。
中央已经收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递交的止战协议书,决定在近期内停止白热化的冲突。
美国是这次冲突的罪魁祸首,若是其决定签订止战协议,土耳其、澳大利亚以及英法等国必然会纷纷跟随。
他不理解为何中央在这个时节派遣他前往朝鲜,说一句不自谦的话语:杀鸡焉用宰牛刀。
清理战场上余下的鸡零狗碎,完全不需要自己出马。
李承晚的幼稚行为
事实却完全推翻了他的想法,此刻的朝鲜战场仍旧有一场硬仗要打,而这次交战无疑是双方的决战,这次决战将决定整场战役的走向。
事情的缘起与南朝鲜领导人李承晚有关,其在听到联合国军止战的消息后,本能的反应就是拒绝。
南北朝鲜之间的尚未统一,矛盾也未能彻底解决,此刻休战,无异于证明长达近三年的战役乃是一场徒劳无功的闹剧。
为了迫使美国放弃止战的协议,李承晚决定破釜沉舟,他以极端的民族主义为主题,以街头演讲的形式煽动起民众的民族情绪。
一时间民众的情绪如同滚烫的沸水,而李承晚的支持率也一路飙升,成为民众心目中最受欢迎的总统。
李承晚志得意满,本以为这项举动可以迫使美方退让,却不知恰恰是此项举动,他将自己送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弯道超车,称霸全球。当前,他们的敌人乃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唯恐双方交战,致使全球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选择直接参与到朝鲜战场。
中国唯恐美国利用朝鲜半岛为跳板,入侵我方领土。因而,不顾国内一穷二白,提前介入战争。
战争之初,美国压根儿就没将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放在眼中,他们初步打算一个月解决战斗。
谁成想志愿军如此顽强,美国深知若战争继续下去,势必会得不偿失。
本来双方已经定好谈判的地点——板门店,下一步若双反都无异议,即刻便可签署止战协议。李承晚的幼稚操作,无疑打乱了美方的计划。
美方即刻制止了李承晚的行为,李承晚却以朝鲜未曾统一为理由,坚持要将战争进行到底。
中国政府再次询问美国:“美方所认定的止战协议是否包括南朝鲜在内的所有联合国军?”
美方觉得李承晚的操作驳了自己的面子,克拉克一气之下乘飞机远赴日本东京。
李承晚并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当然,这个也不能过分要求他。虽然他身担要职,但是其心胸之渺小,格局之狭窄,目光之低劣,常常使其做出类似孩童的幼稚之举。
与北朝鲜交战之初,他自信满满,一副统一朝鲜舍我其谁的气势,结果交战没几日,便被金日成收拾得屁滚尿流,只能放低姿态,像一个奴才似的请求美国人前来帮忙。
如今,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止战协议,他竟然狂妄地叫嚣:“若不参与战争,即刻滚我国领土!”
当初何等别为地请求人家前来,现在不但不去请求人家,反而显露出一副傲慢模样。
这种行为,完全不像一个领导人的行径。
联合国军兵败金城
看来双方交战不可避免,杨勇摩拳擦掌了两年多的时间,等的就是在朝鲜战场上一展身手,让这帮外来之敌见识一下他杨大将军的能耐。
交战之前,他四处勘察地形,寻求战争中的有利位置。同时,又向国内索要了充足的粮食储备,经过几日的准备、考量与观察,他决定放弃原来的“零敲牛皮糖”的战法。
而是改成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他之所以改变战法,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双方经过长时间的交战,我军已经充分了解对方的作战特点。
第二,与志愿军交战的军队以南朝鲜为主,李承晚是一位拙劣的指挥官。
第三,李承晚早就放出狂言,让自己血洒朝鲜战场。
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常胜将军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一个疏忽,而败给一个名不经传的后生小子。
刘备在夷陵之战败给初出茅庐的陆逊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更何况杨勇虽然年轻,但绝非是初出茅庐的后生。在四渡赤水河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率先攻破了敌人的堡垒。可惜子弹不长眼睛,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腮穿透,震掉其六颗牙齿后,又从其嘴巴穿出。
那一年,他才仅仅二十二岁。此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更是将自己擅长大规模作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数次迫使敌人选择无条件投降。
可惜,孤陋寡闻的李承晚不知这些,只当眼前的年轻人是一个不懂兵事的愣头青。
接下来的战役——金城之战,将彻底打破他的狂妄和傲慢的幻想。
战争一开始,杨勇就发挥出我方炮群的优势,一千门大炮一起发射,数十万志愿军协同作战,仅仅二十一个消失,就有1.4万多敌人横尸当场。
美国人听到南朝鲜节节败退的消息后,气得开始骂娘,可是他毕竟是“老大哥”,小弟挨了打,大哥不出来撑一撑门面实在说不过去。
克拉克决定重新出兵,表面的理由是撑门面,实际上的理由却是,克拉克听说志愿军一改往日的打法,这次使用的大规模的军团作战。
这种打法恰好方便发挥己方武器先进的优势,他决定陆空两方同时发动,一举歼灭这股志愿军,让这帮中国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实力。
杨勇率领的志愿军却是愈战愈勇,结果美方是一点便宜也没有占到。
美方眼看着志愿军步步推进,短时间内收复了一百六十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心下甚为恐惧。若按照这个速度继续推进,南朝鲜怕是有危卵之患。
美国即刻电告中国政府,请求立刻休战,进行谈判。
而在前线指挥战役的杨勇也在不久后接到通知,即刻停止战役。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接到命令后,志愿军依次退出了战场。
1953年的7月27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止战协议上签上名字,没有提出任何非分的要求,正常会议的时间仅仅消耗了十分钟。
按照双方的约定,美国必须将全部军队撤出南朝鲜。可是他们却不遵守约定,从协议签订到1958年的夏天,美军越过三八线多达近八百次。
而在这期间,杨勇一直坐镇北朝鲜,为其守卫疆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帮助北朝鲜人民彻底摆脱美国的侵扰。志愿军在双反的边境线上修建了十万个地堡,据不完全统计,修建十万地堡所挖出的土堆可以饶地球一圈半。
如此庞大的工程,我们未向朝鲜索要丝毫的报酬。
防御工程完成后,杨勇又带领志愿军为朝鲜修复民居、铁路线,以及火车站等建筑,帮助朝鲜迅速恢复发展经济的生命线。
至今朝鲜仍旧在使用的公共设施中,仍旧有不少为杨勇所修建。
一个异国将军,能够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番恩德实在是不容遗忘,因而,在1977年5月,杨勇将军访问朝鲜时,朝鲜的民众会自发地站在雨中欢迎他的到来。
除却杨勇将军的事例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这些事件有一些被记录成文字,还有一些却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虽然他们有些人的名字没有留存下来,但这些人不该被我们遗忘,因为他们还拥有另外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