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起,科研圈兴起了一股「野生菌购买潮」,前有「果菌王」入职中国科学院,后有「红糖霉菌」上岸交大,硕博生看到在实验室怎么也培养不出的野生菌,纷纷出高价拿下。
与此同时,网友也发现家中有机质上发的霉或长的蘑菇,是能够变现的。
某官方媒体报道,山东一女子在朋友的提醒下,将家中一个完全发霉变绿的橘子挂网售卖,这个长满青霉菌的橘子最后以 500 元的价格成功卖出!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官微
发霉橘子:从垃圾桶到科研人手里
这波捡钱一样的操作引爆全网热议。
网友们一边后悔着自己错过的商机,好像谁都曾丢掉发霉的橘子,一边也都纷纷效仿,把长满绿毛的橘子在某二手平台挂上链接,标价几十、几百到几千不等,还有标价五位数甚至七位数的发霉橘子。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网上卖家众多,对发霉橘子的商品配文可谓精准定位咱们科研群体。
有的写着「适合科学实验」,还贴心地注明适合生物或化学类,表面有青霉菌和灰霉菌,培养基上完美上手;
有的直指买方痛点,「尤其是微生物实验和毕业设计」;
有的标榜自家稀缺性,强调「表面霉斑独特」;
有的专门提醒买方,「仅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禁止食用」;
有的限制了年龄,「适合 14 岁以上的朋友用来做实验」;
更多的则是担心售后问题,声明「一经寄出概不退货退款」……
一定有人好奇这些发霉橘子的销路如何。
有「大」商家说,自己此前售出过多个发霉橘子,很多买家是做科研的,做实验用,他们买走发霉橘子后,培养上面的青霉菌。
越霉越贵,众多品类
发霉橘子只是「发霉经济学」的冰山一角,而且还是相对便宜的那种。如今,各种发霉物品都抬高了身价,挂到二手交易平台,时刻准备着为科研献身。
在水果贵族区,橘子是青霉大户,橙子、柠檬、柚子等近亲发霉后,也入圈「发霉经济学」。体积较大的柚子比较稀缺,卖得较贵,因为卖家是「忍痛割爱」呢!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其他不易储存,比较容易长霉的水果,比如草莓、葡萄、车厘子,也都是「水果贵族区」里越霉越贵的典型。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像石榴这样比较怪的发霉水果也被挂到网上,价钱自然比苹果什么的贵。除鲜果之外,网上还能找到发霉的柿饼 —— 还是吃了一半的!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在闹哄哄的「发霉经济学」里,既然水果能入局,那蔬菜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而且种类更多了。
从白菜、土豆、黄瓜,到西红柿、洋葱 —— 洋葱竟然能一边长霉一边生根发芽。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就连大蒜、辣椒、生姜这类辛辣口的蔬菜也有发霉的样本售卖。含糖量较高的红薯和南瓜没有缺席,贝贝南瓜还更值钱。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玉米和蘑菇也赫然在列,平菇与香菇亦有所区别。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有人可能已经发现了,常见蔬菜凭借越霉越贵而身价百倍,几乎已经卖到了冬虫夏草的价格。
你还别说,你还真别说,发霉的冬虫夏草,也有人在卖!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发霉的冬虫夏草似乎售价变低了,100 根只要 1600 元。这在「发霉经济学」是非常反常的现象,有待相关研究人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干货神秘圈里的常客是干海货,比如生蚝干和蛏子干。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鱿鱼干和咸鱼也算常见,甚至还算便宜。干货里比较冷门的可能是 …… 玫瑰花干。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能把发霉的玫瑰花干挂网上卖,已经是脑洞大开了,实际上还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发霉样本。
米饭变米酒,每个长霉的节点都能成为「发霉经济学」中的商品。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富含淀粉的面饼、糯米团和小饼,长霉后也出现在网上。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没吃完的布丁,没喝完的茶水、花生牛奶,只要长了霉,就能挂上网。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如果觉得以上发霉食/饮品的脑洞还不够大,那么发霉的蜜蜂标本、发霉的郁金香和发霉的没吃完的 28 酱呢?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所以,相对比较靠谱的,可能是下面这份长了蘑菇的咖啡渣,最关键是价格很公道,一盆只要 100 块。
图片来源:某二手交易平台
看这白乎乎的蘑菇多诱人,科研人员可要欲购从速了。
它们真是科研的好材料?
虽说这些实验室很难长出来的菌看起来很诱人,但科研需求到底有多大尚存疑问。就拿流量明星——发霉橘子来说,它真是科研的好材料吗?
有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科学家表示,用发霉的橘子做实验,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导致橘子发霉的条件不同,研究上面的青霉菌的种类,筛选那些能抑制主要霉变青霉的保鲜剂,是很有价值的科学活动。
但目前二手交易平台上售卖的发霉橘子,要么是卖家自己也说不清发霉条件,要么由于掺杂利益,卖家不会告诉你橘子的品种、产地、运输、冷藏条件等信息,所以可能不会得到严谨的数据,研究结果往往不可靠。
中国科学院的一位微生物研究者甚至断言:实验室根本不会用这种来源不明的发霉橘子!正规科研需要的是人工培养基培养的纯化菌株,绝不是二手交易平台上的「霉菌盲盒」。
正常的生物实验室根本不敢让来历不明的菌种进门,菌株不纯、污染杂菌、无法溯源 …… 这些 AOE 魔法件件都是让实验室头疼的事情。
就算真能做出点新东西,拿到新数据,论文怕是也会被审稿人怼到自闭:我注意到论文中提到的菌种来源,作者确定是来自某鱼卖家「霉霉小公举」吗?
一位匿名的科研人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是去菜市场买手术刀 —— 用是能用,但谁敢拿来做手术呢?
科研需要妙手偶得,不需要不专业的炒作
事实上,这么多挂出来的发霉商品,除了有滞销风险外,还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态之一,真菌的破坏力有时是非常惊人的。人类进化出躲避霉菌的习惯,主要动因就是其健康风险。
有网友在网上展示发霉的橘子,挤一挤就「冒烟」。冒出的不是烟,而是真菌的孢子,很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威胁更大。
图片来源:微博
橘子等水果上常见的绿色青霉,是人类最常见的真菌之一,名叫扩展青霉。产生的展青霉素(Patulin)是一种神经毒物,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其他发霉物品上泛黄的霉菌,甚至可能是非常毒的黄曲霉,所产生的黄曲霉素是臭名昭著的一类致癌物。
有法律专业背景的网友提示「发霉经济学」的法律风险。
销售霉变食品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即便卖家已经声称仅用于科研,而且发霉商品性质的界定也存在争议。但如果霉菌样本引发实验事故或公共安全问题,则可能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所以,家里发霉的东西,该扔就扔!别做那靠霉菌暴富的美梦,搞不好钱没赚到,就先进了医院。
科研需要妙手偶得,但不需要危机四伏,更不需要不专业的炒作。
不少人可能会记得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浙江德清的邓女士因家中苹果长出罕见白参菌,被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求购样本,最终合作培育出可食用菌种。
邓女士把发霉的苹果寄给研究者后,收到了一大箱新培育的白参菌作为回礼。这才是科学研究与公众互动的正确打开方式。
那些想靠「发霉经济学」发横财的网友,与其在垃圾桶里寻宝,不如踏踏实实地做点正经生意。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下次看到发霉的东西,别急着拍照上架描述定价,先想想可能的风险。有些钱,真不是普通人能赚的,对有科研需求的人来说,野生菌也不要随便买呀!
参考资料:
1.https://weibo.com/tv/show/1034:5146246537478192?from = old_pc_videoshow
2.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22A076DA00
3.https://mp.weixin.qq.com/s/wD59W2pxTEbU_rci_5PLOA
4.https://mp.weixin.qq.com/s/vtXS32aUk8UB4LuelHffZA
5.https://mp.weixin.qq.com/s/Vs6pwsa9FjZnRT2Uai7Wpw
6.https://mp.weixin.qq.com/s/W-1TvHIJcHixKCNOxF0 HNA
7.https://mp.weixin.qq.com/s/I5qLlwMhMkZHud4X3RJaoA
8.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5539424051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