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

2025年03月28日05版

以“阜阳市积极推进社会基层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巧用‘三板斧’化干戈为玉帛”为题

聚焦阜阳基层治理


《安徽日报》2025年03月28日05版

阜阳市积极推进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巧用“三板斧”化干戈为玉帛

阜阳作为千万人口大市,社会风险隐患历史遗留问题存量较多,运行中增量问题易发,治理难度较大。

为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阜阳市探索建立防范化解风险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打造为民解难解烦解惑的主渠道、问需问计问政于民的大平台,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一口收办”到模式创新

3月5日,在阜南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忙着处理一张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单。

去年以来,阜阳市学习运用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探索建立防范化解风险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构建起“一个机构抓总、一个平台集诉、一支队伍快处、一张工单到底”工作体系。阜南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副主任肖梦萦是最早感受到变化的一批人。

肖梦萦告诉记者,过去,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反映问题。由于这些受理途径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容易出现同一问题重复派单现象。

阜阳市通过将问题诉求“一口收办”,集成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两有三解”平台、省长信箱、信访等13个平台,归并整合32条政务热线,打通“耳畔”到“指尖”的“线下+线上”多元化诉求渠道,形成“一口受理、一网通办”的工作格局。

“‘一口收办’不仅解决了重复派单问题,而且规范了工单办理。” 肖梦萦说,不同途径受理工单的办理时限、办理要求、办理流程各不相同,影响了办理效率。经过整合,除有明确规定的外,其他工单在办理时限、要求、流程上实现了统一。

除了“收办”流程上创新,阜阳市还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和风险防范化解的能力。

去年3月,颍东区正午镇接到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单,该镇吴寨居两名村民因承包地相邻地块归属问题出现纠纷。吴寨居通过村里的调处小纠纷工作组,很快化解了两家人之间的矛盾。

吴寨居妥善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是正午镇创新推出和运用“六小六让”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体现。 “六小六让”基层治理模式,即调处小纠纷,让邻里有关爱;处理小诉求,让心声有着落;整治小环境,让家园更宜居;解决小困难,让生活更美好;排查小隐患,让安全有保障;开展小宣讲,让政策更透明。

“‘六小六让’治理模式充分发挥老党员等人员人熟、地熟、事熟、情熟的优势,能够快速有效化解群众纠纷,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正午镇镇长范少亮说。

打造一个品牌,受益一方群众。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上,更多的做法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带有地方标识的基层治理模式,如阜南县曹集镇的“安岗议事堂”。

曹集镇位于阜南县蒙洼蓄洪区中部,2.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将近3万人,再加上外来人口多,小镇上矛盾纠纷多,处理难度大。

去年8月,曹集镇成立“安岗议事堂”,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中选聘11名“解铃人”,进行评理议事、定分止争,努力在家长里短间寻找平衡支点,在琐碎小事里践行公平正义。

“‘解铃人’全是处理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能够精准了解群众的困难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曹集镇党委书记李强说,有事找“安岗议事堂”,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习惯。

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社会治理千头万绪,基层情况千差万别,社会风险千变万化。阜阳市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解锁善治密码,用行动回应群众的呼声。

近日,颍泉区中市街道接到十几个诉求相同的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单,反映小区一楼业主私自将自家的窗户和墙体改成入户门。中市街道工作人员走访发现,情况属实。

处置违建涉及多个部门,中市街道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及时联合区住建局、住保中心、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将违建房门恢复成原有墙面。“如果一处违建得不到及时遏制,其他居民就会纷纷效仿,群众安全无小事,必须立即处置,解决了这样一个诉求,这一类问题就能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中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刚对记者说。

中市街道积极强化与职能部门的联动配合、构建“区级职能部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的议事协商机制,并肩作战形成强大合力。面对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工单时,及时召开各方联席会,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共同研判解决问题。

中泰名城小区一居民反映小区门口出行不便,希望加开东门。接到工单后,街道、社区分别找到物业、周边商户、小区业主代表商谈,了解出行情况,联合城管执法局对小区周边乱停放的车辆进行管制。随后召开居委会、住保中心、物业公司、商户、业主多方联席会,明确了加开东门的办理流程,就常态化维持小区周边秩序达成共识,得到反映人的认可与满意。

解决“一件事”还不够,解决“这类事”才算圆满。这也是阜南县张寨镇处理群众问题时一直坚持的做法。

张寨镇华佗村隋东自然村路灯损坏,影响群众出行。镇政府包村负责人联合华佗村委会立即对全村的路灯进行摸排,发现共有44盏路灯不亮。华佗村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2个工作日内将坏掉的路灯全部更换,保障了村民夜间出行安全。

让村民更高兴的是,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完善,庄稼灌溉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水源。“这事要从群众反映的农业灌溉问题说起。”张寨镇党委书记袁辉回忆说,去年五六月份,由于降雨偏少,小麦需要灌溉,镇域北部的部分村庄遇到水源不够问题。

张寨镇加急为这些村庄打了11眼灌溉井,又从附近的淮河分洪道调水,解决了灌溉水源问题。为彻底解决北部村庄灌溉问题,今年张寨镇又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了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指标,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阜阳市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去年,阜阳市推行“一线+闭环”工作法,建立系统性解决“一类事”工作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群众反映的高频事项,提请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高频共性难点问题专项治理。

截至目前,阜阳市落地3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试点项目数量全省最多,“出生一件事”获“2024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一键股转”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

“五保户去世后,承包地归谁都有明确规定,村里要坚持依法办事,也要维护好相关村民的合法利益。”3月5日,在阜南县“接诉即办”工作视频调度会上,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奇向工单具办人员提出了要求。

工单的内容是,阜南县黄岗镇槐井村一名五保户去世后,其承包地由同村村民耕种多年,该村民要求在“土地二轮延包”时将五保户的承包地过户至自己名下。“承包地纠纷是农村常见的矛盾,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埋下风险隐患。”张奇说。

“‘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像今天这样的调度会,我们每天都要召开,目的是提高工单的办理效率,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解决群众的问题和诉求。”张奇表示。

为推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发挥实效,阜阳市在市县党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市、县(市、区)两级工作中心,市级加挂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中心、“两有三解”工作中心牌子,市直、县(市、区)直部门成立专兼结合的应急管理和“接诉即办”工作机构,167个乡镇(街道)设立平安法治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村(社区)明确专人负责办理,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运行闭环,防止末端失灵、做到终端见效

自去年7月以来,阜阳市已召开由市委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的防范化解风险和“接诉即办”工作讲评会6次,累计接群众和企业诉求85.3万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风险化解于无形。

“我们将不断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强化数据分析,精准捕捉群众潜在需求和问题,努力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让问题从偶然‘遇见’变成提前‘预见’,达到‘未诉先办’的治理效果。”阜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阜阳市社会治理呈现出“一升七降”的良好态势,全市信访调解化解事项占比上升7.8%,三级以上网络舆情数量下半年较上半年下降29.1%,全市信访总量、致国家信访局信访量、初信初访量同比分别下降7.9%、3.4%、21.1%。

来源:安徽日报

本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