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带来强风,却未能阻挡“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的惠民脚步。3月27日下午,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出出好戏好曲如期上演,现场气氛热烈,演出引得满堂喝彩。


灵活应变保质量,服务群众“零距离”

“接到气象预警后,我们多方沟通,考虑到大风天气,集市上人多货多,户外舞台接近群众,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转到室内场地,确保演出‘不缺席’、服务‘不打折’。”东海县委宣传部现场负责人介绍。


面对寒潮来袭,连云港市迅速响应,将原定于温泉镇大集举办的演出转移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舞台、音响稳步就位,器乐组曲《记忆里的旋律》、舞蹈《华灯初上》、歌曲《九儿》《少年》、笛子独奏、唢呐独奏、川剧变脸、歌曲《花开新时代》《再一次出发》等节目轮番上演,一首《少年》引动全场共同挥舞手臂,巧改《小城故事》歌词变为“东海来做客”温暖观众心窝,一首气势磅礴的《你》收获阵阵掌声,川剧变脸展示传统技艺秀翻全场。演员热情不减、全情投入,观众喝彩不断、积极互动,“再来一个!”叫好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直达群众心里,实现文艺演出与群众交流的“零距离”。

“没想到上午赶完集,下午还能看到这么高质量的演出,节目接地气,场地暖人心,不用在室外受风吹!”温泉镇居民李大爷说。


优质资源强引领,全民掀起“文艺热”

“我还是第一次现场听一级演员唱歌,这首《天耀中华》也太好听了!”“咱们市里送的节目我最喜欢的就是上次市里来演出的《山海情》,人美声也美。”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汇聚省级、市级优质文化资源,为东海县群众带来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截至目前,连云港市已先后成功举办9场“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活动,活动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主题,将艺术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在内容上,既有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川剧变脸、传统器乐演奏,也有反映现代生活的歌曲、舞蹈,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群众的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在曲乐音律中接受优质文化的滋养,在群众心中播撒下文化的“种子”,掀起了全民参与的“文艺热”。


此外,借助“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的平台,基层文艺创作者与省派驻村艺术家一起进行创作交流,音乐快板剧《婚嫁新说》、小戏《又见山村红》、淮海小剧《薪火相传》、红色短视频《烧焦的向日葵秆》、歌伴舞《我爱安峰山和水》等一批基层文化团队创作的节目正在火热编排中。


三化”模式优供给,走出惠民“新花路”

连云港市以需求为导向,以省级为示范,形成“一体化”“菜单化”“立体化”的“三化”模式,走出文化惠民“新花路”,推动“茉莉花开”香飘港城。建立“省-市-县”三级协作机制,打造“一体化”格局;建立市级优质文化资源产品库,提供400余种“菜单化”供给;积极对接省媒、央媒,在“连云港发布”客户端开设专栏,实现“立体化”氛围营造。截至目前,省级文艺直通车先后开进温泉镇碱场村、汤姑广场,市级文艺轻骑兵小分队送文化演出进东海县温泉镇、驼峰乡,县级文化单位送阅读讲座、舞台演出等文化资源进村社,线下惠及群众超过万人,线上各平台观看、点赞、转发总量高达60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不仅是一场场文艺演出,更是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是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下一步,连云港市将把“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统筹文艺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持续深化打造“茉莉花开”活动品牌,推动文化惠民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通讯员 严高源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