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正文

在岭南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一个个形如满月的拖罗饼已翻滚了千年光阴,这道美味凭啥火了千年?3月29日晚,“茂名非遗半小时”第三场演出迎来化州拖罗饼专场,市民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拖罗饼制作技艺,一起解锁千年非遗美味的奥秘。

当晚的茂名市文化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非遗传承人陈衍广团队把制饼工坊搬上大舞台,手把手演示和面、包馅、烘烤。市民跟着专业师傅DIY体验,沉浸式感受一个个“黄金酥皮”的诞生。


拖罗饼制作技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承载着化州这座古城千年的饮食记忆。据了解,化州拖罗饼源于盛唐时期,相传当时化州古城有一个叫罗兴的卖饼货郎别出心裁,选择上乘的椰丝为主料,配上色香味美的叉烧、五仁、芝麻等馅料,制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酥饼,每天挑着沿街叫卖。这种酥饼非常美味,时常受到街坊们的围观,购买者众。为了更引人注意,罗兴边走边敲铜锣,让大家闻锣声便知饼来。久而久之,大家便称这种饼为“拖罗(锣)饼”。


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化州拖罗饼也有一段佳话。相传苏东坡下贬海南时,曾专门绕道到化州品尝拖罗饼,并留下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千古名句。

“茂名非遗半小时”的表演环节,主办方将这段故事编排成《东坡拖罗・月光诗舞》穿越剧,通过“汉服舞者+诗词吟诵”表演,重现苏东坡与拖罗饼的邂逅情景,演绎古人赏月吃饼的浪漫。


穿越千年时光,这道“东坡同款”非遗美食凭借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口感风味,深受百姓青睐,已成为茂名化州当地人中秋必吃的饼品,也是外地游客喜爱购买的化州“手信”之一。如今,化州拖罗饼已被命名为“广东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饮誉国内外。

当晚演出最震撼的环节当属“开饼仪式”。在观众倒计时声中,陈衍广与其父陈寿共同切开重达 200斤的巨型拖罗饼,并与观众共同品尝千年前的非遗味道。该饼直径达 1.8 米,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耗时 48 小时完成。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文明传承·有奖问答”环节,问题范围涵盖城市文明建设和茂名非遗知识,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观众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非遗及城市文明知识,答对问题还可以获得小礼品。

“茂名非遗半小时”是茂名市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助力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处处有文化 城市更文明”为主题,每周六晚在文化广场大舞台常态化演出,后续将推出更多精彩的茂名非遗项目展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