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这回算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了!

当初牛气哄哄地把中企高管赶走,还觉得挺解气,结果油价一下蹿到300%,从每升0.6美元涨到2.4美元。

本来老百姓收入就不高,这事一出,日子就更加难过,街上车都没了,工厂也停了,收入也断了。

尼日尔政府后悔了,又屁颠屁颠想找中方谈谈。

这闹剧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尼日尔的街头最近安静得有点不正常。

导致这一切的根源,是油价飙升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运货的车费翻了好几倍,工厂成本也增加了,菜价物价跟着一块涨,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难。

但这油价暴涨的背后,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前阵子,尼日尔政府突然对中企下手,把几家中企的高管直接赶出国,还把炼油厂的银行账户给封了。

这个炼油厂可是尼日尔石油供应的顶梁柱,停工一天,整个国家的油都会跟着紧涨。

更别提还有一条从尼日尔通到贝宁的石油管道,差不多2000公里长,每天能送出去8万桶油,这也是中企一手建起来的。

结果账户一封,炼油厂停摆,管道也跟着歇菜,尼日尔从一个产油大户,愣是变成了缺油的主。



这还不算完,尼日尔不少地方的电力靠油来发电,炼油厂一停,电厂也撑不住了。

晚上城里黑乎乎一片,家里连灯都点不亮,工厂没电更是开不了工,街上那些靠打零工吃饭的人,也断了收入。

这国家本来就穷,2700万人口,人均GDP才600多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一年4千出头的收入,填饱肚子都费劲,哪有什么存款啊?

一天不干活,就得饿一天,现在油价这么高,什么在都涨价,日子眼看着过不下去了。



尼日尔政府估计心里有点慌了,当初他们赶人封账的时候,底气还挺足,说是中企“歧视性经营”,得收拾收拾。

可现在这局面,怕是自己都觉得下手太狠了点,他们跟中方闹掰的原因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钱的事。

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站出来放话,说中企对本地员工太抠门了。

一样的职位,尼日尔员工一个月拿1200美元,中国员工却能拿8600多美元,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所以他们要求中企给本地人加薪,把待遇拉平点。



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

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谁不想涨薪呢?可是事情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先说工作方面,来到尼日尔的中国员工大多都是技术骨干,有的还要管着好几十号人,带着团队干活,压力大责任也大。

尼日尔员工大多干的辅助或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中国员工在旁边指导。

工作内容不一样,工资有差距不也挺正常?再说,中国员工离家万里跑这么远干活,拿的工资有一部分是海外补贴,而且尼日尔这地方治安又不太平,隔三差五还能听到哪又出事了,工资高点不是应该的吗?



更别提尼日尔员工那1200美元,在本地已经算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在一个人均月收入50美元的国家,中企给的月薪抵得上普通人家两年的收入。

再说了中企在这投了那么多钱,建厂修管道,还搞了不少基础设施,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了尼日尔的经济发展,他们多少也沾了光。

可政府不这么想,他们觉得中企赚得多,自己拿得少,心里不平衡,想趁机敲一笔。



其实他们有这个想法也不新鲜,非洲不少国家跟外资打交道时都这样,过去被西方殖民者坑怕了,总觉得外来的企业是来抢资源的,所以老想着多要点好处。

尼日尔这次赶人封账,说到底就是在跟中企讨价还价,除了要加薪,还想让中企吐出点利润。

可他们没算到,这一闹把自己也坑进去了,现在街上失业的人越来越多,眼瞅着社会就要乱起来,政府这时候怕是真有点后悔了。



但他们现在是骑虎难下,油价涨成这样,再不解决,日子没法过了。

可他们手里也没什么筹码,中企在这投了那么多钱,建了那么多东西,真要撤了,尼日尔又没学到什么技术,很难继续支撑这些产业。



更何况,中企也不是好糊弄的,自己的利益肯定得守住,哪能让你说涨就涨,说让利就让利?

中国在非洲许多国家都有投资建设,要是开了找个口子,其他国家也跟着有样学样,中企以后还怎么做生意?

政府当初赶人时那股劲头,现在估计得收一收了。

听说最近他们已经有点松口,想跟中方聊聊,可这谈判桌上,谁占上风还不好说。



事情发展到现在,尼日尔算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油价涨了,日子苦了,才发现离了中企还真不行。

可这后悔来得有点晚,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怕是得看他们能不能放下架子,好好跟中企把这事理顺了。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