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宣布,该国已全额偿还用于天然气设施建设的中国贷款。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背后所蕴含的中土合作成果及深远意义,值得深入剖析。
天然气(资料图)
苏联解体后,土库曼斯坦虽坐拥丰富油气资源,却陷入发展困境。其地处中亚内陆,约八成国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气候极端,石油开采面临技术与成本双重难题。同时,作为内陆国,缺乏直接出海口,石油输出依赖跨国管道,不仅需巨额投资,还受复杂地缘政治因素制约。加之独立后继承苏联落后开采技术,开采效率低下,人才匮乏,在融入全球石油贸易体系进程中困难重重。
在此艰难时刻,中国伸出援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土库曼斯坦提供81亿美元贷款,用于其天然气项目开发,助力加尔金内什油田第一阶段建设。这笔贷款并非单方面援助,而是基于双方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互利共赢之举。从能源合作看,中国对天然气需求庞大,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双方优势互补。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土合作契合沿线国家共同发展需求,旨在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促进经济要素高效流动与合理配置。
天然气(资料图)
在中方资金与技术支持下,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历经多年努力,土库曼斯坦经济实力提升,具备偿还贷款能力,最终按时全额还清债务,彰显其重信守诺。
而土库曼斯坦给予中国的“大礼”,便是持续稳定且规模巨大的天然气供应。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一带一路”设施联通重要工程,土库曼斯坦为主要气源地。该管道已建成A、B、C三线,气源均来自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界的阿姆河盆地,跨越沙漠、戈壁和草原,于中国新疆霍尔果斯计量站入境,全长约一万公里,惠及中国25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超5亿人口。土库曼斯坦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约400亿立方米,长期稳居中国最大天然气供应国地位。这一稳定气源极大缓解中国天然气供需矛盾,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天然气(资料图)
反观西方国家,在土库曼斯坦艰难求发展之际,因土库曼斯坦复杂地缘政治环境、技术落后及投资风险等因素,对其求助选择漠视或拒绝。如今,面对土库曼斯坦因与中国合作而取得的发展成果及双方紧密能源合作关系,西方国家心生羡慕与嫉妒。它们觊觎土库曼斯坦丰富天然气资源,却因自身短视错失合作机遇,只能望“气”兴叹。
中土在债务清偿与天然气合作领域的成功,不仅是双边关系友好深化的体现,更是“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的生动范例。在全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下,中土携手共进,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宝贵经验,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