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合阳居民区,7号楼正以“暖阳图书漂流港湾楼”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楼组文化的生动注脚。这座容纳192户居民的90年代高层建筑住宅楼,通过书籍的流转与共享,让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焕发出独特的文化温度。
萌芽:民主提议,孕育书香楼组
“没想到关于闲置书籍的一次讨论,竟催生了楼组改造的起点。”居民陈女士回忆。作为社区“暖阳儿童之家”的延伸,图书漂流港湾楼的构想始于一场楼组议事会。
在“暖阳儿童之家”的一次议事上,一位志愿者居民提出:“我们家有大量闲置书籍,何不组织跳蚤市场实现书籍漂流?”此提议一出,立刻得到楼组里众多居民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希望能让这个想法落地生根,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过多轮民主协商,“图书漂流”概念逐渐成型。最终,通过多轮创意讨论,自治团队一致通过了建设“图书漂流港湾楼”的方案,期待形成图书“捐赠—置换—共享”循环机制。
生长:多元共治,激活文化基因
经过与居委会的深入沟通、反复商议,居民们最终决定在7号高层内设立“流动漂流图书角”。建设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联动多方资源,搭建起立体化共建平台。居委会协调打造“流动图书角”,动员居民捐赠图书;普陀区少儿图书馆输送优质书籍资源;东华大学退休教师刘凯祥架起校社桥梁,促成定期图书捐赠机制。很快,“暖阳图书漂流港湾” 在楼组的一个角落正式诞生。这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读物,让楼道变成了“立体文化展厅”。居民们纷纷表示:“图书漂流”成功让知识流动了起来。
绽放:书香浸润,重塑邻里生态
图书漂流带来的不仅是书籍流转,更催生出新型邻里关系。楼道大厅演变为“立体文化展厅”,居民们捐赠的漂流书籍相映成趣。如今,居民们自觉维护楼道的整洁美观,整齐排列的书架和摆放有序的绿植,整个楼道焕然一新,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因图书漂流港湾楼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大家以书为媒,交流阅读心得,分享生活感悟,打破了以往邻里之间的陌生感,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这种共商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不仅推动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让美丽楼组成为了合阳小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合阳居民区将继续完善图书漂流港湾楼的管理机制,丰富书籍种类,拓展活动形式,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读书分享会、文化讲座等,让图书漂流港湾楼成为一个集阅读、学习、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同时,通过项目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关注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合阳小区。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甘泉分中心
编辑:姜天澍
普陀区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
免费直达!TOP中央公园专线明起试运营
普陀区召开“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会
坐船赏樱周末再加场,最大号游船都加入了→
从课本到社区:普陀区这里举行中小学国际生态学校绿色创建活动,探索绿色教育实践闭环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