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日,广袤乡村生机勃勃。在永登县,满怀乡村振兴理想、知识丰富且善于经营的新农人,运用专业知识打造蔬果种植育种基地,凭钻研精神成为“土专家”,借助本地资源构建农业旅游综合体,以热忱与创新开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孙天渊:专业赋能新农人
在永登县通远镇团庄村的暖棚里,孙天渊正忙碌地穿梭其间,仔细察看果蔬的生长情况。今年38岁的孙天渊毕业于兰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毕业后,专业学农的孙天渊来到酒泉的农业制种公司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有了几年的在外工作经历后,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孙天渊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打算,并于2018年毅然回到家乡,成立永登科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身农村创业。他一口气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全力建设蔬果种植和育种基地,将自己的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农业发展之中。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当地昼夜温差大等复杂气候条件,使得很多品种的作物难以存活。”孙天渊回忆起那段艰辛岁月,感慨万千。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在几年时间里,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与专业知识,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改善种植条件,最终培育出深受市场认可的优质种子。如今,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芸豆等制种面积达300多亩,参与农户人均增收6500元。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孙天渊目光坚定且充满希望:“下一步,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和育种规模,将现有的成功模式推广开来,带领乡亲们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让这片土地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王天伟:从带头示范到“土专家”
永登县大同镇的辣椒种植户王天伟,是当地最早一批投身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开拓者。如今,他已成为全县屈指可数的能够熟练进行辣椒嫁接的“土专家”。
1990年,政府号召村民搭建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面对这一新鲜事物,村民们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尝试。王天伟思想活络,率先建起大棚,种下西红柿、番瓜、茄子等蔬菜。此后,为种好大棚作物,他如饥似渴地钻研农业书籍,一有机会就向技术员虚心求教,还不断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久而久之,他逐渐掌握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成为村民眼中解决蔬菜种植难题的“万事通”。
在长期种植过程中,王天伟敏锐察觉到辣椒种植采摘周期长、产量高且价格稳定,便将辣椒定为主要种植品种。可新问题随之而来,辣椒成活率低、需频繁倒茬,严重影响种植效益。面对困境,王天伟主动向农技人员寻求帮助,学习嫁接技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成功大幅提高了辣椒苗成活率。凭借这些过人的技术成果,王天伟在大棚蔬菜种植领域声名远扬,周边群众纷纷前来请教,他也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带动大家共同提升种植水平。
王文显:打造丹霞深处“桃花源”
永登县树屏镇东沟村,宛如一颗隐匿在水墨丹霞盆地之中的璀璨明珠。这里的土壤质地特殊,富含多种矿物质,为桃树生长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此地盛产的桃子个大味甜、汁水丰沛,深受消费者青睐。如今,新农人王文显将这里打造成了丹霞深处的“桃花源”。
近年来,水墨丹霞景区逐渐红火起来,随着游客的增多,王文显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为什么不把本地特殊的资源利用起来发展农业旅游呢?
说干就干,王文显成立了永登宝兰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村里4000亩荒山的绿化,曾经的秃山披上了绿装。同时,流转1000多亩撂荒地,种上桃树、杏树、山楂等。如今,一个集林果种植、景观观赏、水果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丹霞深处桃花源”已初步建成。
“近期,我们又购进天幕帐篷,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休闲体验,持续稳步推进农业+文旅综合体建设。”王文显满怀信心地介绍道:“同时,我们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引领,结合土地流转、为农户提供务工机会、推行入股分红等多种带动模式,搭建起稳固的利益链,让农户紧紧依托家门口的产业发展致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葛强 通讯员 张春鹤 苏瑾文 徐林汐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