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已然日薄西山,败亡是迟早的事情,蒋介石虽然不甘心放弃自己亲手建立的“蒋家王朝”,但眼下已无回旋余地,只能退往台湾据守,争取一线生机。此次一别,蒋介石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梓乡,因此在临走之前,他特地回了一趟老家,拜访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同时也祭扫了父母的坟茔,以表孝悌之心。



不久之后,解放军华野、中野以及东野一部,联合发动了渡江战役,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精心布置的长江防线,攻入华南、西南,先后解放武汉、九江、马鞍山、南京、上海等地,蒋介石畏惧解放军的兵锋,遂在亲卫的护送下,匆匆乘坐飞机前往台湾。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典礼,这预示着中国告别了旧社会,迈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不过老蒋并未因此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刚到台湾的时候还一直幻想着“反攻大陆”,重新和中共、解放军一决雌雄,将自己失去的“江山”重新夺回来,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景,他不惜花费重金重整军队,并引进全套的美式装备,以提高国民党军的战斗力。



至1950年,国民党军已然重新编组为12个整编师,以及两个单独的重装旅,总兵力达到二十余万人。恰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蒋介石随即给美国人写信,请求派兵参战,但美国担心台湾贸然介入,会导致朝鲜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万一要是惹得苏联下场,那岂不是要引发新一轮的世界大战?因此,美国总统杜鲁门经过再三思虑,还是婉拒了老蒋的请求。

1953年到1957年,蒋介石曾几度派兵尝试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但好在解放军比较机敏,及时察觉到了国民党军的阴谋,将其拒之于国门之外,坚定的守住了国家主权利益。1958年,我方为了惩戒台湾国民党,主动发起了金门炮战,狠狠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击碎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幻想,自此之后,老蒋再也不敢觊觎大陆,偏安一隅成了他最好、也是唯一的归宿。



到了60年代中旬,蒋介石已经步入老年,此时他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经常站在海边远远眺望北方,晚上做梦的时候脑海里也全都是家乡的风景与亲友。1969年,蒋介石外出游玩的时候意外遭遇车祸,虽然后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也因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自1970年初开始,他便频繁便秘、尿血、咳嗽,此外他还怕光、畏寒,只能终日蜗居在士林官邸,过着痛苦、孤独的生活。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蒋介石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之时,他的宝贝儿子“小蒋”蒋经国和他的妻子宋美龄又因为政见不同斗得你死我活,谁也不肯做出让步。蒋介石曾多次尝试从中调和,但却收效甚微,小蒋和宋仍势同水火。



长期损耗精力、操劳过度无疑加重了蒋介石的病情,他的身体状况也随之越来越差,1975年,蒋介石自觉时日无多,于是便提前立下遗嘱,让蒋经国接任台湾领导人,与此同时,他还要求蒋经国不要贸然安葬自己,而是要将自己的遗体停放在台湾桃园市慈湖,若是有朝一日两岸能够统一,那便请后世之人将自己的棺椁迁回浙江老家安葬,让自己魂归故乡!

1975年4月初,蒋介石溘然长逝,时年八十八岁,国民党当局随即请何应钦、陈立夫等国民党元老组成治丧委员会,全权负责处置老蒋的身后之事,与此同时,蒋经国下令台湾进行“国丧期”,所有娱乐场所停止营业,所有官方宴会、聚会也全部取消;台湾的公职人员以及军人则必须佩戴黑纱,并以默哀、写挽联等方式向蒋介石致哀。



美国政府听闻蒋介石去世,表现的非常淡然,仅仅只是发了一纸不咸不淡的吊唁文,后来在台湾当局的一再抗议下,美国政府这才派出副总统前往台湾参加蒋介石的葬礼。而大陆方面对老蒋的去世同样没有好脸色,人民日报社曾两度发文,怒斥蒋介石是反动派“头子”,是阴谋家,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沉的苦难,他的罪行将被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倒是毛主席在听到蒋介石的死讯后,一时愣在原地怔了许久,毕竟老蒋和主席“斗”了大半辈子,主席对他还是怀有一些相惜之情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