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洪文国,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若是报出“双枪老太婆”的名号,这个抗战年代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可谓妇孺皆知。

就是这么一位对民族有功的革命女巾帼,却加入反动派的阵营,在蒋介石资助下,拉起一支反动武装,公然与我党和人民为敌,助纣为虐,对我党同志和人民群众狠下杀手。



照片中,这个目光倔强的老人便是赵洪文国,她在新中国成立的次年落网,这个反革命分子直到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一副顽抗到底的模样。

赵洪文国是满族,本姓洪,祖上出身汉军旗,是满清的军事贵族,于19世纪80年代初出生于东北的岫岩县。

此地现在依然是满族人民的聚居区,那时已是光绪年间,封建王朝日薄西山,满清朝堂都已自顾不暇之下哪里顾得上关外的同胞。

因此,洪家到了赵洪文国这一代早已没落,文国这个名字颇为阳刚听起来不似一个姑娘,说起缘由,原是父亲想要一个男孩,见生了女儿后,老洪倒也没失望,自小便把小文国当作男子培养。

满族是渔猎民族,打猎的本事可以说是胎带的,既是当做男孩培养,小文国也不会被怜香惜玉。



赵洪文国自小就很懂事,她为人勤奋,做事踏实,干家务是一把好手,做农活很是利索,相比同龄的男性,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在打猎的过程中,她展现出自己绝佳的射击天赋,一手指哪儿打哪儿的顶尖枪法,让很多老猎人都叹为观止。

旧社会,女子出嫁很早,受父母之命,很多夫妻二人这辈子的头次见面是在新婚之夜。

18世纪末,洪文国还在十几岁时就嫁到了赵家,那时女子出嫁后,要在名字前冠上夫姓,以示名花有主,赵洪文国这个名字便由此而来。

赵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拮据,好在夫妻二人协力同心,勤俭节约、通过勤劳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赵洪文国为人慷慨大方,仗义疏财,渐渐地赵家在十里八乡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善之家。侠义之名也随之远播。

1931年,日寇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殖民政府,很多爱国有识之士不忍见家园沦陷纷纷投身抗战事业,其中就有赵洪文国。

她不顾自己已过知命之年,带领儿女舍家纾难,变卖家产换取枪支弹药,号召乡亲们一起在白山黑水间拉起一支抗日武装。

一手拿一支枪,能左右手同时开弓,凭借着出神入化的枪法和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在东北大地打出了自己的赫赫威名。

很多抗日武装自愿加入她的麾下,这支武装很快壮大至万人的规模,期间与日寇作战不下百次,击毙日伪军不少于千名,这支赵家军逐渐成为了东北地区一支不可小觑的抗日力量。



国共双方都有意拉拢赵洪文国加入自己,赵老太太并不急于表态,革命形势尚不明朗,谁胜谁负还尚未可知。

她先是安排儿子率领一部分队伍加入我党,而自己在面对国民党抛来的橄榄枝,蒋介石夫妇以大量美械、德械武装她的军队,在高官厚禄、鲜花掌声和荣誉下迷失自我。

赵洪文国站队国民党,并把赵侗拽了回来一同反对我党。

1939年,赵侗在一次剿共作战中被我党消灭,儿子的死亡让赵老太太悲痛不已,年近花甲的她自此坚定地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不归路。

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蒋介石利用赵洪文国对我党的“仇恨”,把双枪对准了同胞,对我党同志和人民造下许多杀孽,犯下重大反革命罪行。

背离人民的政权最终会被人民所倾覆,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倒台,赵洪文国这也走上了穷途末路。



念起曾经的抗日功绩,毛主席决定网开一面善待她的家人,罪大恶极的赵洪文国则于1950年在人民正义的审判下被执行枪决,结束了自己毁誉参半的一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