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副总统J.D.万斯去说这话,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他是特朗普一众得意门生中,最懂媒体、最自信的那一个。3月14日,他在加密通讯软件 Signal 上发了一句话,发给特朗普团队中的国家安全高官们:“我觉得我们正在犯一个错误。”
他这句话,其实比他自己意识到的含义还要深远。表面上,他是指美军即将对胡塞武装发动袭击——这是伊朗支持的也门民兵组织,近期在红海频繁骚扰商船。但更深一层的是,他无意中道出了这届政府在处理国家安全问题上的随意、草率,甚至有点像打闹一样的风格。
他们在 Signal 群里大聊军事打击,这种“边开玩笑边拍板”的风格本身就让人震惊。而更令人不安的,是事件发生后的表现:一方面否认,一方面又相互掩护,展现出这届政府的双标本性和对“诚实、负责”毫无兴趣——因为这些美德,只适用于他们眼中的“对手”。
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Mike Waltz)已经为其中一个错误“承担全部责任”:他不小心把《大西洋月刊》的主编杰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拉进了Signal群聊,而这位媒体人随后将聊天内容公开发表。
不过,说是“全部责任”,其实也只是部分责任。沃尔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解释说,戈德堡的手机号“某种方式被吸进了手机联系人”,然后就莫名其妙地加入了群聊——听起来更像是“技术背锅”的操作。
有意思的是,沃尔兹所承认的这个错误,某种程度上反倒是一种“公共服务”——因为正是这次“误拉群”,让外界得以一窥这届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的松散与轻率。
接下来要列出的是这起事件中更多的“错误”,其中有些是对“特朗普圈子”而言重要的,有些则是在现实世界里重要——不过对这个白宫来说,后者就没那么重要了。
(注:Lexington 是本文作者的署名笔名,他本人曾是《大西洋月刊》的前任主编,也正是他当年聘用了戈德堡。这既可能看作“存在利益关系”,也能解释他为何如此看重戈德堡在新闻界的地位。)
在一个更体面、更成熟的政治环境中,沃尔兹可能还得为他发的几个表情符号道歉——拳头、美国国旗和火焰?这组合看起来不像军事决策,倒像是在为某场拳击赛加油。
但在“特朗普宇宙”中,他真正的大错,可能就是把戈德堡“吸进群”的那一刻。据《政治报》(Politico)报道,特朗普如今已经开始怀疑他是“泄密”的关键人物。
事实上,沃尔兹在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圈子中本来就早有嫌疑——他被认为对特朗普的忠诚度不够“盲目”。尽管近年来他一直在努力向特朗普靠拢,但曾经的立场仍旧让人难以释怀:在2015年,他还曾批评特朗普“对普京过于亲近”。
而沃尔兹的“异端往事”,也让我们顺势聊到特朗普阵营中的第二个“错误人选”——副总统J.D.万斯。
他在群聊中反对对胡塞武装发动袭击,表面上是“理性讨论”,但其实更像是一种带情绪的旁敲侧击,而非真心想要说服谁。他的主要担忧是:欧洲可能会从中渔利。
万斯的“ diss ”并不令人惊讶——讽刺盟友早就是美式外交的标配。但他真正触碰敏感点的地方在于:他暗示“某位非常稳定的天才”根本没想清楚后果。他说:“我不确定总统是否意识到,这种做法和他目前对欧洲的立场完全不一致。”
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则回击说,保障航行自由是“核心的国家利益”。
不过,真正犯下“现实世界中最严重错误”的,是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
他简直就是那个“群聊里最爱显摆的人”——什么都想分享一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懂。他发消息时各种术语上身:一会儿是缩略语,一会儿是“打击包”(strike package),摆出一副“看我多专业”的样子。
他甚至在群里写道:“这就是第一批炸弹肯定会落下的时间!”
这条信息是在攻击发生前整整两小时发出的,发送对象包括群里的同僚、媒体人戈德堡,还有可能正在“窃听”的其他人。
试问一句:如果是拜登的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这么干了,特朗普会不会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怒斥“叛国+无能”?
但现在,面对自家人闹出的这种丑剧,这位总统的反应却是——轻描淡写地带过错误,反过来怒斥媒体人戈德堡。
一个更明智的白宫,或许会低调承认这次操作的确失误,甚至硬着头皮感谢记者在事发前揭露问题,从而避免了更大麻烦——这反而是个展现负责态度的机会。
但这个白宫?脸皮厚得让人惊叹。
他们坚持认为《大西洋月刊》的报道“没什么大不了的”。要知道,如果戈德堡是在战机起飞前就发文曝光,那白宫这会儿恐怕已经上演“国家安全大危机”剧本了。
可实际上,戈德堡的做法非常克制——他等到军事行动结束后才发表文章,而且最敏感的内容,也是在白宫质疑他“造假”之后,才被公布出来。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应中情局的要求,隐去了某位情报官员的姓名——而这位官员的身份,其实是CIA局长自己在群聊里说漏嘴的。
说真的,如果你是个情报官员,你最关心的恐怕不是媒体会不会爆料,而是:“我们群里还有谁啊?你们谁能管管别人在群里瞎说?”
来了,“法官登场”:
就在白宫对这个泄密事件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时,他们在另一起完全不同的案件里,却又表现得紧张兮兮。
3月24日,白宫援引了“国家机密特权”(state secrets privilege),拒绝配合法官詹姆斯·博斯伯格(James Boasberg)调查——这位联邦法官正在追查一批非法移民被遣返至萨尔瓦多的航班情况。他怀疑政府没有遵守法院命令,把航班调头送了回去。
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同时也是那个Signal群的成员)提交了书面证词称,即使是在非公开场合透露这些信息,也可能“严重损害美国的外交关系和国家安全利益”。
于是,问题来了——这届政府是否有机会“统一一下对待机密的标准”?
目前,鲁比奥、海格塞斯等人已经被起诉,原因是他们在处理公务时使用Signal聊天工具,涉嫌违反联邦信息记录保存法。而审理此案的法官,正是詹姆斯·博斯伯格本人。
至此,剧情全线爆开:
- 白宫高官群里泄密、情报官被点名;
- 记者曝光后被反咬;
- 同一批人却又在另一件事上对“保密”极度敏感;
- 最后,事发人员被同一位法官盯上……
这哪是政府操作,简直像美剧剧情编排。
来源:经济学人 编辑:星尘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