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在社交平台紧急辟谣,称近期网传“理想L6、L7、L9限时大降价”的海报为不实信息,并重申各车型官方指导价保持不变。这一声明将公众视线拉回汽车行业常见的价格博弈战,也揭开了市场传言与企业策略之间的微妙关系。



谣言与真相:降价海报从何而来?

根据网络流传的图片,理想L9在叠加尾款减免、保险补贴、政府补贴后,价格最低下探至33.88万元,较官方指导价40.98万元降幅超17%;理想L6甚至标出20.28万元的“福利价”,比官方起售价低4.7万元[citation:用户消息]。这些海报设计风格与理想官方宣传高度相似,包括字体排版、配色方案等细节,被网友质疑“出自专业团队之手”。

理想汽车迅速回应称,当前实行的限时政策仅为尾款立减+三年0息金融方案,具体为:

理想L6:尾款减1万,官方价24.98万起,叠加金融方案最高省2.5万;

理想L7:尾款减1.2万,官方价30.18万起,最高省3万;

理想L9:尾款减1.6万,官方价40.98万起,最高省3.8万[citation:用户消息]。

该政策自2月28日持续至3月31日,并未涉及网传的“保险补贴”或“政府补贴”等额外优惠。



降价逻辑:企业为何否认传闻?

汽车行业降价通常基于三种情况:销量压力、产品换代、竞品冲击。但从数据看,理想L系列2024年1-2月销量均超3万辆,L9连续12个月位居50万元以上SUV销量榜首。此外,理想已明确2025年不会推出L系列改款车型,仅计划5月推出“智驾焕新版”,升级自动驾驶硬件。

刘杰的辟谣声明,实则传递出两层信号:

1. 维护价格体系:避免消费者因虚假信息持币观望,冲击现有订单;

2. 稳定品牌形象:过度降价可能损害高端定位,尤其影响即将上市的纯电SUV i8的市场预期。

市场博弈:谣言为何瞄准理想?

此次事件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2025年,问界、极氪等品牌加速推出增程式车型,宝马X3等传统燃油车也通过降价争夺市场。理想L系列虽仍保持优势,但竞品动作可能催生外部势力通过制造价格谣言扰乱其节奏。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行业成本透明度提升。以理想L6为例,其搭载的8295P芯片、激光雷达等配置公开后,消费者可直观对比竞品性价比,倒逼企业谨慎定价。网传“20万元级L6”若成真,或将引发行业价格战,但短期内显然不符合企业盈利诉求。



消费者该如何应对?

对于购车者而言,需注意三点:

核实信息来源:以车企官网、官方App公布的优惠政策为准;

警惕“综合优惠”陷阱:部分中介可能将厂家优惠、地方补贴、金融服务等打包计算,夸大降价幅度;

关注长期权益:如理想L系列“智驾焕新版”将免费升级自动驾驶芯片,这类隐性价值比短期降价更重要。



目前,理想汽车已启动法律程序追究造谣者责任。这场风波再次证明,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消费者与企业都需学会在噪音中辨别真实信号——毕竟,市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便宜,只有算不清的账和看得见的产品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