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视角做有温度的汽车新闻
作者 | 李昊飞
编辑 | 老叮当
出品 | 华山论剑V(iauto-ilife)
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最值得一看莫过于各品牌的“9系大战”——当理想L9(参数丨图片)以“移动的家”和降价“杀手锏”巩固基础盘,2025款问界M9以产品升级构建起智能“护城河”时,腾势N9也以38.98万元的起售价率先亮剑,带着“易三方”、“三电机”、“爆胎稳控”等黑科技,势要在大型SUV混动市场中撕开一道缺口。
好消息是,腾势N9首月交付破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投资者会上直言“N9表现不错,希望月交付量稳定在5000以上”,而来自知名汽车博主孙少军的一线报道,腾势N9上市一周,店均新增锁单20-25台,按腾势全国超200家店可销售腾势N9计算,锁单大概在5000台左右。
然而,喜报之后也有隐忧。事实上,目前腾势旗下除了腾势D9的销量比较稳定,其余产品均未能逃脱“高开低走”的魔咒,极具代表性的腾势Z9上市初期月销就突破了3000辆,不久后回落到了千辆以内。
当市场的聚光灯聚焦于腾势N9的“开门红”时,一个更为深刻的命题已然浮现:在技术堆砌与价格优势之外,腾势究竟需要怎样的品牌叙事,才能让这场“9系大战”的胜利,从昙花一现走向长虹贯日,并带动腾势品牌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1
技术标签深入人心,
但产品需要更清晰的定位
如果要问腾势品牌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会是技术。
事实上,当仰望U8以“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等黑科技引爆全网时,比亚迪的技术标签,就被彻底烙上“颠覆者”的印记。
而作为比亚迪高端化的另一先锋,腾势同样继承了比亚迪的技术优势。以腾势N9为例,易三方技术让腾势N9能够在狭窄巷道中灵活如燕;云辇-Z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将N9的颠簸过滤得如履平地;三电技术更是以“1800公里续航”的夸张参数碾压对手。
在重庆极限路况实测中,这台5.2米长的大型SUV像smart般灵活地穿行于狭窄街巷;在极限安全测试中,腾势N9的AEB刹停速度达到120km/h,远超Euro NCAP 2024标准的80km/h,更让人惊喜的是,腾势N9在180km/h直道爆胎和144km/h弯道爆胎两项堪称变态的极端场景下,依然能稳定行驶。
甚至在空间和豪华性上,腾势N9也给出了3125mm轴距与800种座椅组合的降维打击,其“星幕大平层”模式、后排零重力座椅与吸顶大彩电的组合,更是直击家庭用户对“第三空间”的想象。
但从技术黑科技来看,腾势N9的产品力堪称9系SUV大战中的“六边形战士”。
腾势Z9也一样,凭借云辇-Z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双腔空气悬架与电磁减振器的毫秒级协同,将路面颠簸过滤得近乎“无感”,一度被用户誉为“魔毯之上的移动书房”。
全车27个高精度传感器与双Orin-X芯片,赋予其无图城市领航能力;后排10.2英寸智控屏支持手势交互与多设备互联,搭配20扬声器帝瓦雷音响系统,将行政级轿车的“尊贵感”从物理空间延伸到数字生态。
更关键的是,腾势Z9以45万元级定价,实现了百万豪车的技术配置下放。
但为什么最终都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呢?原因就在于,腾势虽然拥有最强大的技术体系,但在产品层面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定位和统一的品牌灵魂。
比如腾势Z9,官方定位为“行政级智能座舱”,但其外观设计传递出的是年轻和一定程度上的凌厉气势,再比如腾势N9,官方定位为“全地形豪华SUV”,但这部分关心这台车的消费者其实更看中家用、豪华和科技属性,这种割裂很容易劝退消费者。
豪华品牌最大的差异化价值就在于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信仰,而现阶段,腾势旗下三大产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印象,是“高端家用”,还是“商务尊贵”,抑或是“科技极客”?
正如宝马的操控、奔驰的豪华舒适、蔚来的服务体系一样,如果没有清晰的品牌标签,腾势就难以形成品牌信仰,并拥有品牌溢价。
事实上,关于腾势的品牌定位,王传福给出了非常清晰的答案,那就是——科技豪华。正如在腾势N9的宣传图片中,已经为营销指明了方向——“科技重塑豪华SUV”,只要把这个命题作业做好,腾势团队就算合格了。
可以说,腾势的品牌标签与产品优势是一脉相承的,只可惜,在营销层面,腾势团队并没有围绕这个标签做文章,而是“东一榔头、西一耙子”,这就使得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非常混乱。
从终端反馈来看,腾势和蔚来是唯二用户对品牌方“恨铁不成钢”的品牌,这也凸显了品牌打造的困境。
2
营销还需深刻,
转化成销量需要与用户共情
比亚迪并非没有成功的品牌建设案例。仰望U8的“应急浮水”功能虽使用概率极低,却通过“关键时刻救命”的情感暗示,将技术升华为“安全图腾”;方程豹的“个性改装”生态,则将硬核越野技术转化为“生活方式符号”。反观腾势,它的技术足够颠覆,却缺少一个让用户“怦然心动”的支点。
营销是其中最大的败笔。要想打破当下的困局,腾势或许需要一场“去工程师思维”的革命:将发布会从技术参数说明书变为用户体验宣言;让销售话术从“全球首搭”转向“你的生活如何改变”;把品牌传播从“碾压BBA”的对抗叙事,升级为“定义新时代豪华”的价值主张。
只有当“易三方”不再只是三电机驱动的技术术语,而是“都市精英从容掌控生活”的隐喻;当“云辇-Z”不仅是悬架系统,更是“家人安睡的后座”的情感载体时,腾势才能真正跨越从“产品”到“品牌”的鸿沟。毕竟,高端市场的胜负,从来不在实验室的测试台,而在用户心智的共鸣区。
当用户对“圆规掉头”的感知停留在“参数表上的4.65米”而非“胡同里的一键脱困神器”,技术的先进性最终只会沦为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
此前有网友在腾势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微博下评论:“(Z9)挺好的车,卖不出量,问题在哪里呢”,赵长江的回复是“不是每一款车都需要巨大的量,豪华品牌定位。”
如果腾势把自己定位成“曲高和寡”的豪华品牌,那么我想这个品牌也不会有卖爆的可能。
类似的迷惑发言还有很多,比如把知名度归结为N7销量差的唯一原因,把技术传播没做好总结为“低调”,这种“甩锅式”回应不仅暴露管理层对市场反馈的迟钝,更将用户置于品牌的对立面;再比如,在小米SU7燃爆事故引发全网热议时,亲自下场蹭热度,虽然微博很快被隐藏,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屡次发言引发争议,这也侧面折射了腾势品牌营销体系的危机。
技术可以赢得比赛,但只有品牌才能赢得未来。腾势若不能扭转“重参数、轻体验”、“重销量、轻价值”的思维惯性,即便手握再多黑科技,也难逃“高端化伪命题”的宿命。
在比亚迪年销已经突破400万的大背景下,高端化的无疑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仰望U8以百万身价筑起技术高塔,但过于高端的定位,注定其不可能成为走量品牌;方程豹价格下探至13万元,稀释了高端标签;对于比亚迪而言,腾势是支撑高端最重要的品牌,也承载其在30万-5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实现“技术标杆+规模走量”的双重使命。
因此,腾势的成败对于比亚迪而言,至关重要。
当下,N9是腾势品牌的又一次机会。但从目前的营销表现看,又再重复之前定位不清晰的失误——腾势团队对于N9的定位是“可城可野、宜商宜家”,具备旗舰家用、旗舰智能和旗舰越野的车型。
有没有觉得特别拧巴?明明就是一台家用旗舰SUV,却要赋予它商用、越野的属性。把商用交给腾势D9、把越野交给方程豹,不好吗?什么都要,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有。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可以问一下腾势N9的用户,有几个会开着这个车去豁沙子、爬石头?
不贴合用户需求和痛点的营销,都是没有意义的自我感动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结语
品牌价值是什么,它包含产品力,但绝不仅仅是产品力,还包含情绪价值和社交属性等等。
然而,可惜的是,腾势虽然有黑科技傍身,但却没有清晰的品牌标签,这就使得用户群像也是模糊的。
从销量表现来看,在2023年仅靠腾势D9一款车实现年销11.9万辆后,腾势的销量就开始走下坡路,之后推出的N7和N8都没有获得市场认可,月均销量低于500辆;腾势Z9上市首月销售3200辆,但好景不长,目前月均销量才1000辆左右。这也使得腾势至今的月销量依然在万辆左右徘徊。
究其原因,技术既是腾势的铠甲,亦是其“软肋”。当营销团队将技术参数视为万能解药,却忽视用户的情感需求与场景共鸣,这场本应“降维打击”的市场战役,便沦为一场自说自话的“技术独白”。
腾势若仍沉溺于技术自恋以及让人看不懂的营销套路,恐怕N9或将重蹈Z9“叫好不叫座”的覆辙。只有彻底革新思想,完成从“参数至上”到“体验为王”的跃迁,真正理解高端品牌背后的意义和积淀,腾势才能在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中拥有一席之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腾势需要的不仅是一款“能打”的N9,而是一场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彻底蜕变。
雷军不应继续沉默:营销可以很酷,安全必须务实
从技术信徒到制定规则,仰望U7重新定义科技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