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和科学领域“感知分类与整理的意义”的目标,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小一班结合幼儿实际,开展了“玩具分类”主题活动,旨在通过趣味实践帮助幼儿建立整理意识,提升自理能力。



玩具是幼儿日常游戏的重要伙伴,但班级玩具区常出现整理不到位、分类混乱的现象。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观察到幼儿对玩具角色扮演、颜色形状区分兴趣浓厚,因此以“玩具分类”为抓手,将生活技能培养与游戏结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热情。

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以“玩具宝宝回家”的故事情境导入活动,通过拟人化语言(如“积木宝宝想和毛绒玩具住在一起吗?”)引发幼儿思考,并借助图片、实物演示分类不当导致的“玩具受伤”场景,让幼儿直观感受分类整理的重要性。

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示范分类步骤:按玩具材质(塑料、木质、布艺)、功能(拼插类、运动类、角色扮演类)或颜色进行分类,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哪些玩具是好朋友”。通过儿歌《玩具分类小能手》强化记忆:“塑料积木放篮筐,布偶娃娃住粉箱,小小汽车排排队,玩具回家不迷路。”



幼儿分为4组,每组配备不同类别的玩具和分类筐。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尝试多维度分类(如按颜色、形状或大小),并通过提问引导思考:“小汽车和积木能放一起吗?为什么?”对于操作困难的幼儿,教师以同伴互助或个别指导方式协助完成。

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各小组分享分类成果,教师以拍照、贴星奖励等方式肯定幼儿的努力,并评选“分类小达人”。活动尾声,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班级“玩具整理公约”,如“游戏结束送玩具回家”,鼓励幼儿将分类习惯融入日常生活。

本次“玩具分类”主题活动以《纲要》《指南》为指导,立足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设计,有效调动了幼儿参与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按特征分类的方法,还初步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部分幼儿还能主动提醒同伴共同维护玩具区的整洁。

下一步,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班级将持续开展“整理小书包”“衣物叠放”等系列活动,深化自理能力培养,并通过家园共育引导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实践,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共育目标。(李兴梅 来源:江安县夕佳山镇中心幼儿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