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对联都受到了很多才子佳人的喜爱,因此就流传下了许多有趣的对联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南京有一位十分有才的女子,她已经二十岁了,还没有嫁人,不少因为没有提亲的人,而是这些求亲者都被其拒绝了,之所以会拒绝,是因为女子向找一个才华横溢之人,于是女子想到了用对联来招亲。



女子在家思考了良久,想出了一句绝妙的上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这是一句非常精彩的数字联,并且三加四等于后面的七,想要对出与之匹敌的下联,还有有些许难度,女子将这句招亲上联散布了出去,没过多久,就有一位秀才上门找到了女子,说他能对出下联,女子见秀才长得还不错,就是不知道才华如何,于是就让秀才说出他的下联。

秀才对出的下联是:从五步桥,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听到此下联后,女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然后女子含羞的说道:“这句下联,本姑娘甚是喜欢,本姑娘将信守承诺,嫁于公子!”

没多久,两人就拜堂成亲了。



对联在古代如此受欢迎,那么到了千百年后的今天,对联会是怎样的命运,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

其中对联到了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实用性,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人们会使用对联,除此之外,对联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也有极少一部分对联爱好者,他们还会创作一些有趣的对联,也是老师把对联融入到课堂之上。

郭淑月就非常喜欢对联文化,经常写一下对联来抒发情感,在网上郭淑月拥有很多粉丝,都是来看郭淑月写对联的,郭淑月还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郭淑月会经常使用对联,尤其在认识汉字上联,对联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



有一次课上,郭淑月出了一句有趣的拆字联:劈开晶字日日日,

通过对联的形式,孩子们能够更加容易和直观的了解我们汉字的基本结构,比如这句上联的晶字就是由三个日组合而成的,以此类推,就让孩子们对出很多相关的下联,其中有一个孩子对出了一句让老师都佩服不已的下联:朋字分家两轮月。

网友们,你们觉得老师讲对联运用到课堂之上的这种方法如何?欢迎留言评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