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明,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身打扮啊?"张薇挽着身边西装革履的男人,眼中流露出不加掩饰的轻蔑。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普通的衬衫牛仔裤,轻笑着举起酒杯:"薇薇,人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得开不开心。"
一旁王浩冷哼一声,"开心?能在北京买套房子才叫开心。"同学们哄堂大笑,而我只是微微一笑,暗自期待今晚的好戏。
01
2017年夏天,北京的天气热得出奇,即使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我依然能感觉到窗外那股燥热的气息。这是我在北京生活的第十三个年头,也是我公司即将上市的关键时刻。
我是李明,今年三十五岁,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如今我是"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公司主要做物联网应用平台,经过多年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最近我们刚刚完成了最后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超过30亿人民币,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是大学同学刘洋的来电。这个名字让我有些意外,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几乎没和班上的同学联系过,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一些动态,但也从不留言。
"喂,刘洋,好久不见,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我接起电话,语气轻松。
"老李!总算找到你了!"刘洋的声音依然如当年一样爽朗,"我们策划了一个毕业十三周年的同学聚会,就在下周五,你一定要来啊!"
"聚会?"我愣了一下,脑海中快速闪过几个同学的面孔,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了张薇——我大学时的女友,也是分手时对我恶语相向的人。
"是啊,这次聚会可是精心筹备的,地点定在南京的紫金山庄,很多同学都确认来了,就差你了。"刘洋继续说道,"你知道的,大家毕业后各奔东西,能聚在一起的机会不多,这次我费了好大劲才联系到你。"
"我最近工作比较忙..."我试图找个借口推脱。
"别推脱了!"刘洋打断我,"大家都很想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再说了,张薇也会来,听说她老公王浩现在做得可大了,在南京开了家公司,资产过亿呢。"
听到张薇的名字,我心里不禁一阵波澜。十三年前,就是她在毕业典礼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我选择北漂是个错误,说我永远也不会有出息。而当时,她已经挽着王浩的手臂,那个曾经的学生会主席,班上公认的"前途无量"的人物。
"好吧,我尽量安排时间。"经过短暂的思考,我答应了下来。
挂了电话,我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北京的城市景观。十三年了,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身家数亿,这段创业路走得艰辛而漫长。或许,是时候回去看看了,让曾经看轻我的人知道,我李明的选择没有错。
回想起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时的情景,往事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
那是2004年的春天,我和张薇已经交往了三年,在大家眼中是羡慕的一对。她学的是金融,家境不错,长相甜美,性格开朗,我是如何追到她的,至今仍是班上的谜团。而我,普通工科男一个,家在江西的小县城,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
毕业前夕,各大公司来学校招聘,而我却一心想着去北京闯一闯。
"李明,你疯了吗?放着南京这么好的城市不待,非要去北京挤什么地铁?"在学校的咖啡厅里,张薇激动地放下咖啡杯,不可思议地看着我。
"薇薇,北京机会更多啊,那里有最好的IT公司,有最前沿的技术,还有最丰富的资源。"我试图解释自己的想法,"我想在IT行业有所作为,北京是最好的选择。"
"你真是天真!"张薇摇摇头,语气中带着不屑,"你知道北京的房价有多高吗?知道那里生存有多难吗?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租个房子都够呛!"
"我可以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和人脉,相信我,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我坚持己见。
"成功?"张薇冷笑一声,"你知道多少人怀揣着梦想去北京,结果连北漂都算不上,直接就被淘汰了?李明,现实点吧,留在南京,我爸可以给你介绍一份稳定的工作,起码有个五险一金,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我沉默了。张薇的话不无道理,北漂的生活确实艰辛,但我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如果不去尝试,我会后悔一辈子。
"薇薇,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我真的想去北京试一试。"我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我们可以异地恋一段时间,等我在北京站稳脚跟后,你也可以过来。"
张薇抽回手,脸色变得冰冷:"李明,你必须做出选择,是我,还是北京。"
看着她坚决的眼神,我知道没有回旋的余地。沉默良久,我最终说出了那句话:"我选择北京。"
那天晚上,张薇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简单干脆:"分手吧,祝你在北京好运。"
02
从那以后,我们再没有私下交流过。而在毕业典礼上,我亲眼看到张薇挽着王浩的胳膊,两人有说有笑地走过我身边。
"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有前途的男人。"张薇故意提高声音,确保我能听到,"不像某些人,非要去北漂,最后只会灰头土脸地回来。"
王浩得意地看了我一眼,露出胜利者的微笑:"李明,祝你好运啊,别到时候连回南京的车票钱都没有。"
周围的同学有的尴尬地移开视线。那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和痛苦,但我没有回嘴,只是默默地转身离开了。
那天,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北京闯出一番天地,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毕业后的北漂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
初到北京,我租住在五环外的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屋,和另外两个同样是外地来京闯荡的年轻人合租。房间狭小简陋,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但每月的房租就要占去我工资的三分之一。
找工作也不顺利,虽然我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但在北京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我的履历并不出众。投了几十份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面试后被婉拒。
最后,我在一家小型软件公司找到了工作,负责编写代码,月薪只有3500元。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甚至需要通宵赶项目。每天早上挤地铁,晚上疲惫地回到出租屋,生活单调而艰辛。
但我并没有放弃。白天尽职工作,晚上自学新技术,周末参加各种技术沙龙和行业交流会,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人脉圈。
一年后,我离开了那家小公司,加入了一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薪资翻了一倍,工作环境也好了很多。在那里,我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我创业伙伴的赵强和林雨。
我们三人经常在下班后讨论技术和创业想法,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兴起,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创业方向:开发一个物联网应用平台,让各种智能设备可以更便捷地互联互通。
2008年,在北京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我们三人辞职创业,成立了"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异常艰难,我们租了一间小办公室,白天开发产品,晚上轮流去各种投资路演和创业大赛,希望能获得融资。
连续三个月没有任何收获,资金几乎耗尽,赵强和林雨开始动摇,考虑是否应该放弃。
"明哥,要不我们还是找份工作吧,等条件成熟了再创业?"林雨有一天晚上提议道。
我坚定地摇头:"再坚持一下,我们的产品已经有了雏形,只要能获得一轮融资,情况就会好转。"
就在我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机会出现了。在一次创业大赛上,我们的项目引起了一位天使投资人的兴趣,他给了我们5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
有了资金支持,我们迅速组建了正式的团队,完善产品,开始小规模的市场推广。一年后,我们的平台吸引了一批早期用户,并获得了A轮融资。
从那以后,公司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不断优化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团队也从最初的三个人扩展到上百人。2015年,云智联完成了C轮融资,估值达到10亿人民币,成为物联网领域的明星企业。
而现在,2017年,公司即将上市,我也从当初的北漂青年,变成了身价数亿的企业家。
这一切,都是我选择北漂,选择奋斗的结果。
03
周五下午,我乘坐高铁抵达南京。下了火车,不由得感慨这座城市的变化。十三年过去了,南京依然保持着它特有的人文气息,但城市的轮廓已经完全不同,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
按照刘洋发来的地址,我打车前往紫金山庄。这是南京一家知名的高档会所,据说是王浩出资租下的场地,为了显示他的"大方"和"成功"。
回想起刘洋在电话里透露的消息,王浩这些年在南京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生意做得不错,张薇嫁给他后,成了公司的股东,过着优越的生活。每次有同学聚会,他们夫妇都会大肆炫耀自己的成就,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来到紫金山庄,我刻意穿得很普通,一件格子衬衫,一条深色牛仔裤,脚上是一双普通的休闲鞋。没有名表,没有奢侈品,就像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推开包厢门,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个同学,男男女女,衣着光鲜,正热烈地交谈着。刘洋第一个注意到我,立即站起来迎接。
"李明!你终于来了!"他热情地拍着我的肩膀,"这么多年不见,你还是老样子啊!"
听到我的名字,包厢里的交谈声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我。我扫视了一圈,发现了坐在主位上的王浩和张薇。王浩西装革履,手腕上戴着一块看起来很贵的手表;张薇一身名牌套装,妆容精致,项链、耳环都闪闪发光,一看就是精心打扮过的。
"李明,好久不见。"王浩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优越感,"听说你这些年一直在北京?工作还顺利吗?"
我微笑着点点头:"还不错,普通上班族一个,养活自己没问题。"
"哎,北京那地方,房价那么高,普通人哪里吃得消啊。"王浩摇摇头,故作同情地说,"不像在南京,我们公司去年业绩翻番,新购置了一栋办公楼,公司规模已经超过200人了。"
"是啊,"张薇接过话茬,得意地看着我,"我们去年还在玄武湖畔买了套别墅,270平米,光装修就花了两百多万。"
我淡然一笑,没有接话,只是在刘洋的引导下,找了个位置坐下。
包厢里的气氛有些微妙,同学们似乎分成了不同的小圈子,各自低声交谈。我注意到,围在王浩和张薇身边的同学最多,他们谈论着房产投资、股票行情、高尔夫会所等话题,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服务员开始上菜,一道道精致的淮扬菜摆上桌来。期间,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己这些年的情况,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在外企工作,有的开了自己的小公司。当轮到我时,我只是简单地表示自己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薪资尚可,生活还算稳定。
"李明,你还是单身吗?"一个女同学好奇地问道。
我点点头:"一直忙于工作,没时间谈恋爱。"
"哎,你看看你,"张薇突然插话,语气中带着讥讽,"当初非要去北京闯荡,结果到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我早就说过,北漂没什么好的,又苦又累,连个家都安不了。"
王浩搂住张薇的肩膀,得意地笑着:"幸好我家薇薇有眼光,选择了我这个留在南京的老实人。现在生活多好,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孩子都上小学了。"
我没有反驳,只是微微一笑:"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哎哟,李明还是这么有哲理啊。"王浩大笑,举起酒杯,"来,我敬你一杯,祝愿你在北京工作顺利,早日找到对象,买上房子!"
我端起茶杯,与他碰了碰:"谢谢,我会努力的。"
看到我用茶杯回敬,王浩的脸色有些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对了,李明,你在北京租房子住吧?月租多少啊?"
"一个普通的一居室,月租6000左右。"我如实回答。
"哇,这么贵啊!"一位女同学惊讶地说,"那你工资得有多少才负担得起?"
"月薪两万左右吧,够用了。"我谦虚地说。
"才两万?"张薇轻蔑地笑了笑,"我们公司的普通员工都有这个数了。看来北京的高薪也不过如此嘛。"
王浩接着补充:"我们公司去年营业额过亿,光我个人年收入就七位数了。薇薇作为公司股东,分红也有几百万呢。"
我依然保持微笑,不置可否。聚会继续进行,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同学们开始回忆大学时光,讲述各种有趣的事情。期间,王浩和张薇不断地找机会展示他们的"成功",从豪车到奢侈品,从公司规模到社会关系,无所不谈。
"对了,王浩,你们公司主要做什么业务啊?这么赚钱?"一个同学好奇地问道。
王浩清了清嗓子,一脸严肃:"主要是进出口贸易,涉及多个领域,具体的商业机密就不便多说了。"
张薇神秘地笑着:"我们公司最近还准备进军互联网领域呢,已经和几家知名科技公司洽谈合作了。"
听到这里,我不禁莞尔。作为一个身在互联网行业的人,我很清楚,真正的科技公司是什么样子,那些空谈"进军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大部分只是赶时髦而已。
正当王浩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商业帝国"时,一个同学突然提到了最近的一则科技新闻:"诶,你们听说了吗?有家叫'云智联'的公司最近要上市了,据说估值超过30亿,创始人才三十多岁,是个狠人啊!"
听到"云智联"三个字,我心里咯噔一下,但面上依然保持平静。
"云智联?没听说过。"王浩不屑地摆摆手,"现在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是泡沫,估值高不代表有实力。"
张薇附和道:"就是,我看这些所谓的科技公司,迟早会崩盘的。还是实体经济靠谱。"
那位提出话题的同学继续说道:"不是泡沫,他们是做物联网平台的,产品已经被很多大企业采用了。创始人好像是个技术出身的年轻人,毕业后就在北京创业,现在身价几个亿了。"
04
就在此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显示是公司CFO林雨的来电。我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晚上8点多了,公司有急事找我?
"抱歉,我接个电话。"我对同学们说,然后走出包厢。
"明哥,有个好消息!"林雨的声音透着兴奋,"上市批文下来了!咱们下周就可以启动上市程序了!"
"真的?太好了!"我压抑着激动,"所有手续都办妥了吗?"
"都搞定了,就等你回来签几份文件。对了,最新估值出来了,比我们预期的还要高,达到35亿!"
"太棒了,辛苦你了。"我由衷地感谢道,"我明天下午就回北京,到时候详细聊。"
挂断电话后,我深呼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准备回到包厢。就在这时,我发现钱包落在了包厢里,于是返回去拿。
推开门的瞬间,我听到王浩正在大声说道:"李明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当初非要去北京闯荡,结果呢?三十多岁了,还是个普通打工仔,连个像样的成就都没有。"
张薇接着说:"就是,当初我分手是对的,否则现在可能还在北京租着高价房,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呢。"
"李明,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身打扮啊?"张薇看到我回来,挽着身边西装革履的王浩,眼中流露出不加掩饰的轻蔑。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普通的衬衫牛仔裤,轻笑着举起酒杯:"薇薇,人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得开不开心。"
王浩冷哼一声:"开心?能在北京买套房子才叫开心。"
同学们哄堂大笑,而我只是微微一笑,走向自己的座位,拿起钱包。就在此时,一张名片从我的钱包中滑落出来,掉在了地上。
刘洋弯腰捡起,瞥了一眼后,脸色骤变:"李明,这是...你的名片?"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那张名片上。只见上面赫然印着:"李明 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CEO"。
包厢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内容。王浩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带着怀疑:"这不可能是真的,肯定是同名同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