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是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是新发展阶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今天,记者从成都市卫健委获悉,市卫健委联合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连续印发《成都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工作制度》《成都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方案》《成都市“三医”协同事项清单》,创新建立“三医”轮流当值工作机制,制定20条攻坚清单,着力解决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保支付与医疗服务价格不匹配、药物价格虚高、监管协同性不足等问题。



据了解,《成都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工作制度》通过三部门轮流牵头组织联席会议,避免政策碎片化问题,细化明确牵头责任,提升决策效率,缩短跨部门协调周期。通过汇总共享“三医”信息,推动医疗资源布局、医保基金使用、药品供应等数据互通互联。

而《成都市“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方案》涉及资源配置、分级诊疗、医保改革、药械监管、政策宣贯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将以人口为导向优化医疗设施布局,统筹部、省、市、县四级医疗资源,实现高能级医院对全市重点产业片区的“可辐射”,三级甲等医院对各区(市)县的“全覆盖”;全域统筹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开放35%门诊号源和25%床位至基层医疗机构。探索将按床日付费管理的精神类疾病、慢性病、老年病、安宁疗护等费用纳入床日点数法付费管理,康复病例纳入床日点数法付费管理。

《成都市“三医”协同事项清单》则推出了20项攻坚举措,近期将把“深化实行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作为重点工作事项。而下一步,将全面推行基本医疗保险DRG结合点数法付费,设置中医加成指数并遴选中医优势病种,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建立特例单议机制,鼓励创新药械及新技术临床应用。

“这套政策组合拳将为群众带来诸多好处。”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紧密型医联体开放门诊号源、床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就医,医保支付设置中医加成指数、建立特例单议机制、探索多种疾病按床日付费试点,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让患者有机会用上新药械、新技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胡瑰玮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