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年头,连医院都能破产?
今年才刚开始就炸开了锅,重庆的一家肿瘤医院破产了,这消息如旋风般迅速传播,大家听后都惊得合不拢嘴,好半天回不过神。
这家医院从创立时起,就想在肿瘤治疗领域当老大,立志打造国内顶尖的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绝不是普通的小医院可比。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医院不惜斥巨资引进全球领先的肿瘤质子治疗技术,这项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有着显著的效果,是不少同行梦寐以求的 “法宝”。
与此同时,医院选址宽敞,占地面积可观,规划的床位数量也远超普通医院,从立项开始就备受相关部门关注,被当作重点扶持的明星项目,各方都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而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记沉重的耳光,仅仅运营了两年半,30亿元的投资就如石沉大海,被消耗得干干净净,还倒欠5.19亿元的巨额债务。
那么这是经营策略失误,还是内部管理混乱?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从火爆开诊到突然倒闭
今年刚开始,医疗圈就出了件大事:重庆一家宣称要做国内一流的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拿着 30 亿启动资金没撑过三年,不仅把钱花光,还欠了一屁股债,只能宣告破产。
回想22年6月20日开诊的时候,那场面别提多风光了,民间资本、国企和地方国资一起投资,建成了万州区第一家三级专科医院。
28 亩的土地上,矗立着建筑使用面积达 67.5 万平方米的医疗建筑,计划设置 2500 张床位,一期工程就完成了 1700 张,硬件设施十分 “硬核”。
如此宏大的规模,让万州近2000万老百姓看到了就医便捷的希望,大家都盼着以后看病能不再难,这家医院在科室设置上,可谓是面面俱到。
不仅设立了专业的肿瘤专科,针对各类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的科室也一应俱全,医院旨在满足周边居民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无论是头疼脑热,还是复杂的重疾,患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科室。
为打造一支医术精湛的医疗团队,医院不惜花费重金从全国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聘请了一批主任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这些专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
同时,医院还邀请了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他们熟悉本地的医疗情况,与新聘请的专家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为了提升治疗水平,医院在设备采购上一掷千金,豪掷 6 亿引入质子肿瘤治疗系统,这可是全球领先的肿瘤治疗 “神器”,不过运行成本高得吓人,一分钟就能花掉 10 万块。
为了让这质子肿瘤治疗系统能顺利 “安家”,医院二话不说专门盖了一座四层楼的质子中心,又砸进去4.2亿,除此之外,医院还搞来一台扫描速度快得离谱的设备,堪称 “CT界航母”,10秒钟就能完成一次扫描。
为了快速打开市场,提升知名度,医院开诊的前6个月,推出了义诊和免费体检活动,活动第一天,就吸引了近千人前来就诊,现场人潮涌动,十分火爆。
医院提出“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思路,消息一传开,在当地瞬间火了起来,大家都觉得按照这个方向发展,医院肯定会越来越牛,未来一片光明。
但谁也没有料到,就在大家对医院充满期待时,这家看似前景无限的医院,却突然倒闭,曾经熙熙攘攘的医院变得冷冷清清,让人不禁疑惑:在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医院“凉凉”的原因
事实上医院从筹备起就问题不断,首当其冲的就是选址不对,医院周围到处是工厂和产业园区,没多少居民长期居住,而且这儿离重庆市区和万州城区都远得很,看病的人跑过来太不方便。
医院为了让患者来看病,在当地设了免费接送点,市区也弄了转诊处,还搞起 “一医两院”,安排专家轮流坐诊,可患者本来就被病痛折磨,还得花大把时间在路上折腾,又累又费钱。
再说收费,医院贵得吓人,就拿质子治疗来说,一分钟就要 10 万,一次完整治疗得 30 到 40 万,而且医保还不报,这么高的费用,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有点钱的患者更愿意去北上广那些医疗资源丰富、技术更靠谱的大医院,这么一来,全域肿瘤医院不上不下,来看病的人少得可怜。
医疗行业回本本来就慢,一般得 5 到 10 年,肿瘤专科医院更是至少要 8 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医院得一直砸钱维持运转,就像个无底洞,运营压力越来越大。
到了24年医院资金周转出了问题,为了省钱只能关掉健康管理中心,同年 10 月,医院又因为过度检查、乱收费被医保部门通报处罚,名声一落千丈。
雪上加霜的是,2021 年全域医疗撤资,让本就紧张的资金链彻底断裂,最终医院只能进行破产清算,曾经的辉煌化为泡影 。
行业困局
最近几年,民营医院破产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全域肿瘤医院倒闭可不是个例,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居然有 1236 家医院撑不下去,只能宣告破产 。
其中民营医院占比高达82%,就连超过60家评级颇高的三级民营医院,也没能逃脱倒闭的厄运,如此庞大的数字,给整个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
新冠疫情过后,整个医疗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环境愈发复杂,一方面,受到疫情冲击,医疗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生病就医的潜在需求有所减少。
但奇怪的是,医院的数量却不降反增,越来越多新的民营医院涌入市场,这就好比一块蛋糕,变得越来越小,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竞争自然愈发激烈。
另一方面,国家持续优化医保政策,老百姓看病能省不少钱,加上各种健康知识通过网络、社区宣传等方式广泛普及,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健康意识大幅提升。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在就医时考虑得更周全了,医疗资源充足、技术硬、口碑好的公立医院,成了大多数人的首选,毕竟生病时,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一家值得信赖的医院,确保治疗效果。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普遍存在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问题,不少民营医院为了吸引患者,在设备引进、专家聘请上花费大量资金,可患者数量却不理想,导致收入微薄。
而且,很多民营医院缺乏特色专科和技术优势,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全域肿瘤医院的遭遇值得我们反思,投资者在进入医疗行业时,要谨慎评估风险,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政府得加大监管力度,好好整治医疗市场,杜绝乱象,合理规划医疗资源,推动医疗行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让老百姓看病不花冤枉钱,还能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