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市民向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反映,虹口区四平路下穿大连路的地道渗漏水严重,且地道出入口敞开段的墙面掉皮厉害。

每次进出地道,部分地面湿漉漉的,甚至“晴天都在下雨”,影响行车安全。

长年潮湿

影响安全

市民刘先生告诉帮忙君,这条地道南起四平路新港路北侧,北至四平路赤峰路南侧,下穿大连路。



四平路下穿大连路的地道

刘先生讲,这条地道是他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地道双向渗漏水情况严重,已持续数年。刘先生拍摄的多张图片显示,地道路面上出现的积水,东一摊西一摊,从出入口敞开段,到行车道上,均有摊状分布,面积有大有小。而在地道出入口的敞开段,两侧墙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剥落。





地道路面有积水

可能因为长期潮湿的“负面作用”,地道内路面坑洼不平,驾车经过时车辆容易颠簸。

市民张先生提到,四平路地道是2010年开通的,开通半年,地道里面已经严重漏水,对通行安全影响很大。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通道里总是会有积水。

张先生亲眼目睹过天花板不停往下滴水。

不是一滴两滴地滴水,甚至可以用淌水来形容。

地面积水

顶部滴水

帮忙君乘车进入地道实地探访。车辆在四平路上行驶,由南向北,过新港路后不久,就开始进入了地道下坡路段敞开段。

刚进入敞开段,帮忙君就看到,地道右侧墙面上,多块大面积粉刷层脱落,留下了形似“癞痢头”的不雅观感。地道洞口上方的“门头”处,同样出现几大块掉皮。



地道洞口上方“门头”处几大块墙皮脱落

进入地道,随着车辆行进,帮忙君注意到,此时虽已经历连续多日晴天,而不少路面仍是湿漉漉的,大面积的水渍将一大块一大块的地面“浸润”得颜色变深;而有的地方则明显有水,车轮驶过,有积水溅起。该地道为单向2车道,在长约400米的封闭地道路面上,不时出现的一摊摊“积水区”,足有十多处。

行驶过程中,不时有水滴落在车子的前挡风玻璃上。在隧道顶部两侧照明灯的照射下,可以清晰地发现水滴正不断从天花板滴落,宛若“下起小雨”。两根行车道的局部区域都有“下雨”情况。

随后,帮忙君由北向南,过赤峰路后,反向进入地道。反向路段的地道情况如出一辙:地面时有“深色区”,顶部时有“天落水”;在出口敞开段的地道侧面,粉刷层掉漆现象更加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或许是渗水原因,地面不时出现坑塘,车辆弹跳现象明显。



墙面大面积掉皮

渗水漏点

共计19处

四平路和大连路均为交通要道,该地道是连接四平路和大连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于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帮忙君了解到,该地道于2010年上半年建成通车,投入运行后不久即出现渗漏水现象。2010年下半年,就有媒体报道了“四平路地道开通半年渗水汤汤滴”的情况。

2012年,该地道被纳入属地化管理,移交至虹口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接管后,对该地道开展管养作业,除常规养护外,还针对渗水严重的情况实施过结构堵漏工程,但未能根本性解决渗水问题。根据2024年养护单位的一项排摸报告,该地道存在19处漏点,渗水情况比较严重。

地道渗漏水不但影响居民出行观感,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相关专业人士表示,地道结构及附属设施若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钢筋锈蚀、表层混凝土剥脱。

维修改造

已经立项

帮忙君走访了虹口区建管委市政科。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反映的这段地道,官方名称叫“四平路下立交”,全长490米(含两端出入口的敞开段),双向4车道,于2010年建成后投入使用。

地道交付后,虹口区市政和水务管理中心接手管理,在日常养护巡视中,发现有微量漏水情况,加强日常维护,及时将水渍清扫入两侧的排水沟。这些年来,渗漏水的情况逐渐加重,但工程漏水往往情况复杂。去年,相关部门委托第三方公司,对该地道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工程结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结构符合要求,但部分位置渗漏水情况确实存在。

目前,相关部门已将整修该地道列入了今年计划,并已完成工程立项,提交了“四平路下立交维修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截至帮忙君采访时,发改委尚未完成评审流程。如果后期进展顺利,还将进行后续的施工图纸设计、招标建设等诸多流程和环节。

乐观的话,今年年内可进行施工。

帮忙君了解到,该下立交维修改造的方向,是通过堵漏与疏导结合的方式,满足该下立交地下结构防水性能要求,提高路面的交通安全性;同时对路面破损、结构病害处进行治理,确保路面及结构强度,提高行车舒适性;最终通过解决渗漏现状,确保下立交结构的耐久性。

地道维修改造工程能否如期开工?渗漏水问题能否彻底解决?帮忙君将继续关注。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陈浩

摄影 | 陈浩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编校 | 杨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