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全国很多地方真的有扩建殡仪馆的规划,本来我还不信,这随便一搜,竟然是真的。



看样子,这个老龄化带来的死亡人数上升不可避免。前些年扩建妇产医院,现在扩建殡仪馆。社会时代的大变化!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信息。这是一份多地扩建殡仪馆计划的消息。



全国有许多地方都有扩建殡仪馆的计划,比如佛山、天津、绍兴、上海等地。

各地扩建情况
佛山。据2025年3月消息,佛山市南海区殡仪馆改扩建项目设计服务中标候选人已进行公示。规划总用地面积12,034.75平方米,扩建建筑面积5145.71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10,794.29平方米。
天津。天津市发布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规划显示,到2035年天津全市殡仪馆共12个,其中改扩建3个,分别为天津市第三殡仪馆、宁河区殡仪馆、武清区殡仪馆。
绍兴。2024年8月27日,绍兴市殡仪馆发布《绍兴市殡仪馆升级改造-改扩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公示》,计划投资约22,000万元,改扩建总建筑面积约9266平方米。
上海。上海市浦东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上海市发改委批复。项目总投资77,340.61万元,将分期拆除现状建筑8939.96平方米,滚动新建办公综合楼、寄存楼等建筑。

显然,这些搜索出来的信息,只是一部分,相信还有更多的地方都在着手扩建或新建,或者已经竣工。

  • 对此,网友们迅速围观,纷纷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高谈阔论”:

温州殡仪馆早十年就计划扩建了。

我们一个县城两个殡仪馆,为了方便山区老百姓出行,特定设立的,山区比县城做的高大上,面积也大,硬件设施也比县城的好,有些城里人要求去山里服务。

死的越来越多,当然需要扩建。

还别说还真是这样,过年给老祖宗上坟,路过殡仪馆那儿,发现里面在盖房,应该是扩建吧。

妇幼医院在减少,养老院跟殡仪馆墓园在扩建。这是刚需产业。

这60,70,80都是出生高峰人口!死的时候,肯定也是高峰。

  •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近十年老龄人口增加8831万,老龄人口增长趋势明显。



2015年至2024年十年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由22200万增长到31031万,累计增加8831万人,比我国人口数量排名第四的江苏省人口(8532万)还多。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由14386万增长至22023万,累计增加了7637万人,比全国人口数量排名第六的河北省人口(7393万)还多

十年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由16.1%增长至22%,增加5.9%,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由10.47%上升至15.6%,增加5.13%。



目前,人口老龄化进入高速增长的平台期,老龄人口持续大量增加,而新生人口的减少,人口结构将在未来逐步往老龄化方向发展,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结合对应的人口出生情况,预测至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3.8亿人,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88亿。



正因为如此,可以预见的是,不仅是养老产业的发展量进入井喷阶段。同时,殡葬行业也同步进入高速发展期。

值得一提的是,长久以来,殡葬行业被视为“刚需行业”,有着极好的“逆周期抗压性”。然而,随着经济大环境承压,消费降级的趋势同样波及到了殡葬市场。

2024年,居民在丧事安排上的支出趋向保守,市场需求的萎缩影响了高价墓穴的销售。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压力与“节俭治丧”政策的推行,使得高价墓穴的议价空间急速收窄。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体面告别”,而更倾向于务实的消费选择。

曾被誉为“最稳健港股”的福寿园(01448.HK),如今正经历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增长危机。



3月14日,公司发布盈利预警称,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为3.72亿元至3.96亿元,同比锐减50%至53%。这是自2013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如此大幅度的盈利滑坡。消息一经发布,市场迅速反应,股价应声下跌9.21%,市值跌破百亿港元,蒸发逾9亿港元。

作为港股殡葬板块龙头、行业“优等生”,福寿园的失速背后,暴露出的是高端殡葬模式对经济周期过度依赖的系统性问题,以及在数字化转型中路径选择的尴尬。

总之,殡葬行业的发展显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理性消费也逐渐成为消费主流趋势。很多人不再盲目追逐所谓的“高大上”,一切从简更符合当下的务实选择。

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