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而不建”“围大建小”“久围不拆”,这些城市施工常见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占用公共资源,更会对群众日常出行生活造成困扰、带来安全隐患。日前,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到长春市就街路围挡治理和“停缓建”项目推进工作进行调研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对长期占道围挡的清理、瘦身、规范力度,最大限度拆围、退距、透绿、扩容、惠民,千方百计盘活复工“停缓建”项目,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近日长春市加大整治力度,按照“空间上寸土必争、时间上分秒必夺”的原则,强化精细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交通环境、城市形象、营商环境的影响,坚决还路于民、还道于行。


▲长春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七工区文化广场站于3月30日拆除一期永久围挡。马贺摄

作为车流、人流较大的地标位置,文化广场临近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吉大一院,既是“窗口”,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长春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七工区文化广场站项目位于解放大路与东民主大街交会西南角,2020年6月16日设置围挡,2020年8月1日进场施工,围挡占地面积35099平方米。项目总工程师张宠介绍,截至4月1日,主体结构1号出入口、2号出入口已完成,1号风道已完成10%,3号出入口未开始施工。2025年3月30日拆除完成一期永久围挡,退围7865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9月20日、2026年5月30日分期拆除二期、三期永久围挡,退还公园绿化。目前在剩余场地外架设临时围挡,到2026年5月30日机电装修、轨排井、人防还建施工完成后拆除所有围挡,全部归还文化广场。

市民常胜经常到文化广场散步,对于拆除部分围挡,还“绿”于民,他表示:“活动空间更大了,遛弯的地方也多了,心情更好了!”龙飞凤舞秧歌队每天数十人在文化广场扭秧歌,在秧歌队成员们看来,修建地铁是惠及民生的好事,“我们老百姓支持建设好项目,拆除一部分围挡之后,扭秧歌的时候心情更敞亮了。”


▲南湖广场附近正在拆除围挡。马贺摄

长春地铁7号线南湖广场项目占地面积约1.7万余平方米。4月1日记者在该施工工地看到,部分围挡拆除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原有的500余米围挡已拆除200米,部分围挡将由高墙改为低矮栏杆,更加美观。据4工区工程部部长张敬介绍,该项目场地原为南湖公园范围,场地将分两期退还,第一步退还1.3万平方米,从3月20日开始,计划4月30日之前全部退还完成,之后公园会接收,并进行土地的绿化。


▲地铁7号线南湖广场站项目预计4月30日完成第一期拆围,退还1.3万平方米,将归还南湖公园重新进行绿化。

附近居民蔡先生说,施工围挡拆除整治不仅方便市民出行,对于城市的整体面貌也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长春正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市容市貌是留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施工工地附近是南湖公园,市民王敏正在公园里健身,她说:“围挡拆除后,锻炼的场地更大了,绿地和树林面积多了,环境也会更好。”

在南湖大路和人民大街交会处,既有工地的围挡,又有地铁施工围挡,占用了人行道和车辆通行的道路,导致路口通行能力下降,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长春市南关区交警大队大队长任刚表示:“这次治理城市围堵围挡,是落实城市化精细管理的必要措施,也体现了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干实事的工作理念。围挡的位置设置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道路通行能力,围挡还有遮挡视线的问题,既有通行的安全问题,也有事故的隐患。从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这次治理围挡我们认为是科学的、必要的。”


▲工农广场附近的围挡拆除后,将缓解人行道和主路车流压力。韩玉红摄

此次治理主要对东南湖大路道路北侧的工农广场至磐石二胡同路段的围挡进行拆除,南关区交警大队配合相关建筑部门、地铁施工单位正在对路口的围挡进行拆除和硬化,“拆除并硬化后,经过我们测算,可以提高15%的通行能力,对路口的交通压力有极大的缓解作用。”任刚表示,由于围挡减少了,视线清晰了,将进一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市民林洪每天开车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是工农广场,“围挡拆除后,堵车会缓解,司机们肯定是非常高兴的。”

记者通过实地探访发现,长春市多个施工现场正在积极推进围挡拆除工作,促进“拆围透绿”,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工作方案要求,完成一段、释放一段,应拆尽拆、应退尽退。市民对解决施工围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也十分期待。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玉红 马贺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