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启东法院清破庭庭长魏清见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以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打破僵局,促使原本矛盾尖锐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并当庭履行完毕。



借款纠纷引矛盾,互不相让陷僵局

李某与赵某为邻居关系。2024年10月12日,赵某的好友陈某为生意周转急需资金向赵某借款,赵某遂答应帮助其向李某借款10万元。李某于当日将款项交给赵某,但要求赵某出具借条,赵某在借条上写明:为陈某借款10万元,于15日后归还。后因赵某未能按期还款,李某诉至法院,要求赵某偿还借款及利息。

庭前,双方情绪激动,赵某无奈表示,款项是帮陈某所借,在借条上亦清楚写明,且自己还替陈某向李某女儿归还过5万元,因此李某应当向陈某主张归还借款。而李某则指责赵某忘恩负义,自己提前支取未到期存单,帮助其解燃眉之急,现在却不肯归还欠款,同时,李某也不愿意承认5万元为归还的借款。

面对僵局,承办法官魏清见敏锐意识到,案情可能并不像二人说得那样简单,若简单判决,不仅可能激化矛盾,还可能因此导致“一案结多案生”。

抽丝剥茧寻症结,法理情交融促和解

魏清见并未急于开庭,而是耐心与双方沟通,一次次“背对背”深入交谈。终于,案件背后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他是为别人所借,但借条落款处只签有他的名字,我只能找他。”李某无奈坦言。赵某则终于承认自己是和陈某产生了矛盾,所以陈某才拖着不愿意归还。

了解具体情况后,魏清见结合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向李某释明:“赵某向你女儿转账的5万元,若非归还借款须作出合理说明,否则应当在本案借款中予以扣除。”同时,魏清见向赵某强调诚信履约的法律责任,引导赵某换位思考,不能因自己与陈某之间的矛盾而否定李某应享有的债权,进而伤害李某的拳拳相助之心,况且赵某和陈某关于这笔代借款另有约定,可以在赵某与陈某之间的纠纷中予以扣除。

司法温度暖人心,握手言和续情谊

在魏清见的耐心调和下,双方态度逐渐缓和。李某感慨道:“远亲也不如近邻,赵某也不容易。”后承认了赵某向其女儿转账的5万元是归还案涉借款,并自愿放弃利息请求。赵某则郑重承诺:“今天法官的调解让我明白,一码归一码,自己的诚信一定要守住!”二人最终握手言和。


趁热打铁,魏清见同步制作调解书,确保“白纸黑字”转化为“真金白银”。赵某当场筹措现金5万元归还李某,一场可能升级的纠纷,在法官的耐心解释下,以“当庭履行+情感修复”的方式圆满化解,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守住了人间温情。

本案“从对立到履行”的转变是启东法院始终坚持“案结事了”理念,把实质性化解纠纷作为办案目标的生动实践。接下来,启东法院将持续深化多元解纷机制,以“如我在诉”的共情力、“抽丝剥茧”的专业力、“定分止争”的行动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文字:清破庭 陈佳濠

▌责编:政治部

▌审核:林辉

▌终审:沈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