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天亮了,人们就快醒了……”当演员们眼含热泪,说完就最后一组台词后,现场立即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革命先烈的殷切希望,更是他们无比坚定的信仰。


3月27日上午,由吉林省和平大戏院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城投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吉林省首部工业遗址演艺新空间剧目《南岭1932》,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15号馆正式首演。这部抗战题材的戏剧,从内容到形式都经过精心筹备,让人犹如置身其中,能够快速代入到那个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屈辱年代,从而激发游客们的爱国热情,感怀先烈们的英勇无惧。

三月的长春,春回大地、万物生发,《南岭1932》正式盛装启幕。

据悉,“南岭1932戏剧空间”项目,是长春市文旅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长春工业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应用的典范之作。作为全市首个工业遗址演艺新空间项目,成功实现了从废弃厂房到沉浸式艺术殿堂的华丽转身。这一实践不仅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更探索出了长春工业遗存与文旅消费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必将辐射带动周边业态升级,促进餐饮、住宿、文创等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的文化驱动力。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南岭1932》以戏剧为媒介,将吉林大地上的英雄史诗转化为沉浸式艺术体验,里面精心打磨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对革命先辈的深情礼赞。期待“南岭1932戏剧空间”能够成为长春市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革命精神通过艺术表达得以薪火相传。长春市文旅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将充分发挥长春文旅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奋进之姿全力推动打造国家文旅产业高地,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开发具有长春辨识度的文化精品,为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增添新的动力。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拥有丰富的工业遗址和历史街区,水文化生态园的前身,便是承载着几代长春人饮水思源记忆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刻着往昔民生的记忆与时代奋进的足迹。


为唤醒沉睡的工业遗迹与历史记忆,让历史文化遗产重现生机,因此精心打造了沉浸式舞台剧《南岭1932》,将隐蔽战线的英雄传奇与舞台艺术完美融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精准对接新时代文旅消费需求。今天,这座始建于1963年的历史建筑迎来了《南岭1932》的首演时刻,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回响,更是被赋予了全新使命,成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前沿阵地。希望《南岭1932》能成为新时代“三个转化”的标杆典范,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资产,将城市记忆转化为精神财富,并以《南岭1932》为支点,撬动“本土文化核心”的全面崛起。以更多元的文化表达、更深厚的产业布局,为吉林全面振兴谱写更加壮丽的文旅新篇章。


随后,吉林省和平大戏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韦素芳宣布“南岭1932戏剧空间”启动,《南岭1932》正式开票。与会人员共同步入承载着斑驳岁月和时代印痕的南岭水厂车间,在50分钟时间里,穿越历史长河,倾听《南岭1932》的感人故事。

老旧的厂房,斑驳的墙壁,幽暗的灯光,时刻都在追忆着“南岭水厂”曾经的过往;空间里每一处布景和陈列四处都在诉说着伪满时期关于老长春的深沉往事。随着入场灯光的熄灭,现场的观众迅速被穿越时空的隧道,带入到历史的漩涡,深深沉浸在引人入胜的剧情之中。

《南岭1932》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韩秋实,以记者身份秘密搜集跟踪日本关东军100部队细菌实验计划的重要情报和滔天罪行。任务中,韩秋实及重要潜伏人员沈家公子均遭叛徒出卖身份暴露,在“南岭水厂”联络点遭受严重破坏,党的重要任务面临重大危机的紧要时刻,韩秋实为革命胜利英勇斗争,舍生取义,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首演能够取得成功,证明了我们文化企业的价值,也说明长春的文化和历史,更能影响人,感染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合作,出品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弘扬专属于长春的红色基因”。韦素芳说,下一步运营单位将同步搭建起集红色党建、历史研学、旅游文创、艺术共创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链条,积极赋能长春文化产业和文旅市场的繁荣发展。

长春市南关区依托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特色文化氛围和历史遗迹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打造了开放式剧目《南岭1932》。同时,还在水文化园布局打造“南岭1932戏剧空间”“南岭1932创艺空间”等若干艺术共创空间。


《南岭1932》的成功首演,也标志着南关区公共文化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迈进新阶段。下一步,南关区将持续凝聚社会力量,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以文旅精品点亮区域名片,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扩大文化辐射力,为广大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更好地为长春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关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