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乾隆花园在故宫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不过在近日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北京市文物局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开幕活动中,据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透露,今年9月,乾隆花园将部分开放,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
故宫乾隆花园鸟瞰示意图。图源:故宫博物院
故宫乾隆花园实际上就是故宫宁寿宫花园。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后区西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在后区西部南北长160米,东西宽约40米的窄长地段内建成一座花园,以备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
宁寿宫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院的布局各具特色。第一进院主体建筑为古华轩,轩前一株古楸树,轩因此得名。轩东山峦上有承露台,轩西为凿有流杯渠的禊赏亭,亭北山上有旭辉庭。轩南有假山,其间有曲径。轩东南角有曲廊、矩亭、抑斋围成的小院,院内东南堆砌假山,山上小亭名“撷芳亭”。
古华轩后垂花门内即第二进院。正房遂初堂,东西有配房,转角廊、倒座廊将正房、配房、垂花门连为一体,是个典型的三合院。院中湖石点景,花木三五。
遂初堂后第三院以山景为主。院中峰峦起伏,山间有深谷,山下有隧洞通向四方。上山有蹬道,山上有天桥,耸秀亭屹立山顶。院北有萃赏楼,西有延趣楼,东南麓有坐北面南的三友轩,三面出廊,东面紧靠乐寿堂西廊。
萃赏楼北是花园最后一院。主体建筑符望阁,阁南山屏之上建有碧螺亭,其造型设计及装修均采用5瓣梅花形或折枝梅花纹。亭南有小虹桥通萃赏楼。山屏西南养和精舍平面为曲尺形。阁西有玉粹轩,阁北有倦勤斋,倦勤斋南、玉粹轩北接有爬山廊,可达竹香馆二层。
据了解,宁寿宫花园布局十分得体。屋顶类型力求变化,色彩丰富,有黄、绿、蓝、紫、翠蓝等色,梁枋彩绘大量使用了金线苏式彩画。中轴线布置有变化,后半部轴线略东移。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
在近日的开幕活动中,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中国项目总监李光涵介绍,“乾隆花园的内檐装修包括从英国进口的平板玻璃,还有玻璃宝座和插屏,日本漆板和新发明的普鲁士蓝等颜料也被应用其中。”
作为清高宗乾隆皇帝退位后居所的一部分,乾隆花园体现了乾隆皇帝的审美和喜好。花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包括四进院落和散落在假山之间的27座建筑物,是现存的18世纪中国皇家建筑内檐装修的杰出典范。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