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父母优秀孩子就一定优秀吗?
湖南长沙给“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中考入学便利,这代表明目张胆的拼爹了吗?明目张胆搞特权?
教育是普通人上升的唯一通道了,让寒门出贵子,难上加难?
什么是“高层次人才”?是怎么界定的?
“高层次人才”子女单列,他们的中考分数是高呢还是低呢?
长沙高层次人才子女实行单列
3 月 24 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关于中考的发布会,其中有一项是,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由 5 分调减至 3 分。
即便是权倾一时的张居正,他的儿子也得参加科举考试选拔,才能进入翰林院,封建社会人才晋升都如此严苛,凭借个人的真本事,而现在是2025年了,这是制度的倒退吗?
长沙本次发布会虽然针对的是中考,不是高考,但是中考对一个人的重要程度,不用多说吧。
以前还是“暗度陈仓”,现在直接“明着放箭”了。曾经的“条子生”、“关系户”一直存在,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若特权通道存在,将加剧教育分层焦虑。
高层次人才本身就拿着高薪,其子女必然享受优渥的家庭经济条件,他们的子女能选择的路比普通人更宽一些,而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往上爬。
学区房、经济条件等多重压力,本身普通家庭就处于弱势,现在政策上又明显的倾斜于高收入群体,父母优秀孩子就一定优秀吗?凭什么在一向相对公平的中考选拔考试中,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就要单列呢?这样的政策无非给特权挤占公共教育资源提供便利。
老百姓心中都知道每年都会有些“内部名额”,因缺乏公示,公众监督难以触及,现在倒好,明目张胆的摊牌了。
高层次人才又是怎么界定的?公开透明吗?
据长沙对高层次人才的界定标准,分为A、B、C、D四个档,而D档人数最多,界定的标准也很宽泛。有些年收入50万以上的老板,被列入了D类,然而高收入能代表高层次人才吗?谁有钱谁就有特权吗?
2024年公示的长沙市第39批高层次人才名单,共109人,其中B类3人,C类13人;D类93人,他们的工作岗位有董事长、总经理营销副总、销售总监、总经理助理等。
长沙第39批高层次人才名单
长沙第39批高层次人才名单
长沙第39批高层次人才名单
长沙第39批高层次人才名单
至于高层次人才怎么界定,高层次人才子女如何招生,其子女中考分数线怎么制定,比普通的考生分数线高还是低,我们不得而知。
给予烈士子女一些优待,相信老百姓没有任何意见,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伟人的故乡,竟制定这样的政策,我想他在世的话,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他曾经告诫干部子女“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不能搞特殊。”
一项地方性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广泛听取民众意见,需要公众参与,举行听证会方可制定。长沙的这项政策听取民意了吗?还是个人或者团体的拍板?
我们时常嘲笑印度的高种姓制度,将人严格的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我们这样的制度又何尝不是呢?
教育公平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它被视为打破阶级壁垒、促进社会流动的关键力量。长沙市教育局近期发布的相关政策,无疑在教育公平的议题上引起质疑。
尽管政策初衷可能是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很难避免给人留下“拼爹”的印象。尤其是在教育资源本就分配不均的背景下,特权通道的存在无疑会进一步加剧教育分层,让教育资源更加集中于少数群体,从而加剧社会焦虑。
有网友说,这样的政策是对宪法的亵渎,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