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雪婷
3月26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潍坊市社会绿化活动20年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自2006年开始,潍坊市启动“绿色家园 绿色潍坊”社会绿化系列活动,至2025年,已连续20年开展了无偿送苗、送绿进社区、无偿设计咨询、绿化科普体验等20余项社会绿化活动,共服务单位、小区、村庄300余个,送苗总量62万余株,参与市民15万余人次。助推潍坊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潍坊市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坚持宣传先行,爱绿意识深入人心
注重发挥宣传的先导和服务作用,通过多途径强化爱绿护绿宣传,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自觉参与,形成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新风尚。
普法到家,凝聚社会法治意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宣传园林绿化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公园、景区、广场悬挂宣传条幅,深入解读《潍坊市城市绿化条例》《潍坊市城市公园广场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
植树护绿,提升全民绿化意识。携手团市委开展“种下一片绿 美丽一座城”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植树造林的科学知识,让市民通过趣味答题的方式来领取树苗,为城市绿化建设增添助力。推出热心市民看绿化、最美阳台评选、保护母亲河、绿化知识进社区等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绿化活动。
童心参与,播种绿化环保理念。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同心林”“成长林”等主题活动,联合坊子区实验学校、寒亭区富亭街小学、高新区清平小学、智谷学校等学校种下苗木近万株。充分发挥植物园等公园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常态化开展植物学相关知识宣讲。
突出精准施策,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潍坊市城管局聚焦当前社会绿化中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
健全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印发《潍坊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导则》《潍坊市居住区常见树木修剪指南》等技术标准,为居住区日常养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制定《潍坊市城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规范居住区绿化调整行为。积极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建设,通过立标准、建机制、树标杆,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绿化整体水平,推动建成区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达51.4%。
“四进三送”,共建绿美家园。开展送绿化苗木、送技术服务、送法律法规,以及进社区、进校园、进单位、进乡村“四进三送”活动,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依据单位、小区及乡村绿化现状,量身定制合理的苗木配置方案,手把手示范绿化树木栽植,现场讲授浇水、修剪技术要领,共提供服务3600余次。
技术加持,提升防控水平。成立园林技术服务小组,面向社会公开服务咨询电话,接听市民病虫害防治、家庭养花等方面的咨询电话3000余个,深入单位庭院、居民小区、学校等现场指导500余次。加强市区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工作,发布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108期。
秉持共建理念,凝心聚力共谱新篇
潍坊市城管局创新社会参与工作机制,通过汲取群众智慧,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汇聚民意,精准提升城市治理。坚持“开门办城管”,扎实开展“意见‘码’上提,城管马上办”、城市管理问卷调查、“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引导机关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团体、广大市民积极建言献策,让市民的“金点子”焕发为改进城市绿化工作的“金钥匙”。
创新模式,共商共建城市绿化。推动绿化工作由政府为主,逐步向社会共商共建模式转变。近年来,试点引入开发商、国有企业等社会资本,在不改变绿地性质和权属前提下,进行绿化提升和口袋公园建设,打开了公共绿地和小区绿地界限,实现绿地资源共商共建。开展中心城区七河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建成“更好潍坊筑梦未来”“国际和平友好城市”“潍韵清风廉洁文化”等7个主题公园。
开放共享,满足市民多元需求。积极探索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模式,全市分两批开放虞舜公园、北辰绿洲湿地公园等开放共享绿地57处,总面积逾300万平方米。围绕打造“千园乐享之城”,从便民生活角度出发,在全市精选120处“公园+场景”公益活动场地。打造人民城市驿站、爱心服务站等便民服务场所9个,配备急救用品、直饮水、雨伞等便民服务物品,满足市民游客应急需求。
多元参与,激发绿化管理活力。全市公开选聘158名“市民园长”、316名义务监督员,让市民参与公园管理。探索实施“专群结合、事企共管”的绿化养管方式,面向社会推出出让绿地冠名权、绿地认养等系列活动。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矢志不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凝心聚“绿”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让城市绿化更好造福人民,让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