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演义中,许褚和徐晃曾联手围攻关羽,最终却被奋力杀退。看起来是两者实力不如关公。
实际上真的是那样吗?
这两位可是曹营数一数二的猛将,为何联手竟不敌关羽呢?
青龙偃月刀下,谁敢争锋?
却说那下邳城外,战鼓震天,旌旗蔽日。曹操帐下谋士程昱望着城头飘扬的“关”字大旗,眉头紧锁。他深知关羽乃“万人敌”,若强攻硬取,纵使千军万马,也难挡那青龙偃月刀的锋芒。遂献计曰:“关羽性傲,可激其出城,再断其归路。”曹操抚掌大笑,当即命夏侯惇率五千精兵至城下叫骂。
果然,关羽闻得辱骂之声,丹凤眼怒睁,赤面如火,提刀上马,直冲敌阵。夏侯惇不过战十余回合,便佯装败走,引关羽追击二十余里。待关羽欲回城时,却见两员猛将横刀立马,截住去路——正是许褚、徐晃!
虎痴与良将,岂是泛泛之辈?
许褚何许人也?曹营第一悍将,曾赤膊战马超,单骑退四寇,更与赵云、典韦这等绝世高手鏖战不落下风。徐晃亦非庸才,一柄开山大斧威震中原,早年与许褚大战五十回合未分胜负,连曹操都夸赞不已。
若论单打独斗,此二人或许稍逊关羽半分,但若联手夹击,纵是吕布复生,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然下邳城下一战,二人竟未擒得关羽,反让其突围而去。后人议论纷纷:莫非许褚、徐晃联手,当真不敌关云长?
十九年后的襄樊之战,徐晃揭开谜底
光阴荏苒,十九年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惊惧,急遣徐晃为先锋驰援樊城。两军阵前,徐晃横斧大喝:“取得关公首级者,赏千金!”关羽愕然,挥刀迎战。二人刀来斧往,激战八十回合,徐晃竟将关羽逼退。
此一战,徐晃展现出的实力,与当年下邳城时判若两人。莫非他武艺精进?非也!实乃当年一战,徐晃、许褚本未尽全力。
下邳之战的三大玄机
其一,曹操要活关羽,不要死云长。
曹操素爱关羽之才,早有招降之意。程昱定计时便言:“若杀关羽,必失天下英雄之心。”故许褚、徐晃接到的密令,实为“阻其归路,不可伤其性命”。二人若下死手,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敌双雄合围。然生擒关羽谈何容易?昔日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亦让其借赤兔马逃脱。关羽胯下虽非神驹,但若拼死突围,徐、许又岂敢冒险?
其二,猛将相争,攻心为上。
关羽此时被困孤城,兄弟离散,正是“困兽犹斗”之势。许褚、徐晃久经沙场,深知绝境中的猛虎最是凶悍。若逼之过甚,恐反遭其噬。故二人且战且退,只以弓弩手射住阵脚,阻关羽回城即可。此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明哲保身之道。
其三,战略胜负,不在匹夫之勇。
下邳之战的关键,本就不在阵前斗将。曹操早已安排伏兵趁虚攻城,张辽更是以“兄弟之情”劝降了关羽。徐晃、许褚的任务不过是拖延时间,何须以命相搏?此等大局观,方显曹营名将之智。
巅峰关羽,可否敌双雄?
若抛开战略束缚,许褚、徐晃联手能否击败关羽?以襄樊之战为鉴,徐晃单骑便可与暮年关羽战平,何况再加一虎痴许褚?然战场瞬息万变,非比武擂台。关羽之勇,在于“义”字当头时的爆发力;徐晃之稳,在于“谋”字为先的克制力。二者相较,恰似狂涛遇礁石——礁石虽不碎浪,浪亦难撼礁石分毫。
故曰:下邳城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结语
演义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很多时候,猛将之间的武艺并非纯武艺的较量。
这其中,往往需要加上环境因素、心理素质、斗将目的等,这样去衡量武艺高低,方比较合乎情理。
与其疑惑“许褚徐晃能否胜关羽”,不如想想“曹操为何独爱云长”。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在你看来,下邳城外,徐晃和许褚联手,当真打不过武圣关云长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