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您突然接到警方电话,被告知家人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此时最焦急的莫过于 “为何迟迟收不到书面通知”。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作为代理过多起刑事案件的律师,我想通过真实案例和法律解析,帮您理清关键时间节点和应对策略。


法律明文规定的 “24 小时通知义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85 条,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应当在 24 小时内制作《拘留通知书》,并通过邮寄或直接送达的方式通知家属。这条规定的核心在于 “及时告知家属强制措施”,既是保障公民知情权,也为后续辩护争取时间。例如 2023 年杭州某诈骗案中,家属在拘留次日便收到通知,及时委托律师介入,最终成功办理取保候审。
例外情况:通知可能被 “暂停”
但法律也赋予警方两种特殊情形下的暂缓通知权

  1. 无法通知:如嫌疑人提供虚假身份、无固定住所等客观障碍;
  2. 有碍侦查:仅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如间谍罪)或恐怖活动犯罪(如组织恐怖组织罪)。这两类案件因侦查敏感性,警方可暂时不通知家属,但需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理由。例如 2024 年深圳某涉恐案件,家属在拘留第 3 日才收到通知,经律师核实确因案件性质特殊导致延迟。


未按时收到通知怎么办?
若超过 48 小时仍未收到书面通知,家属可采取以下措施:

  1. 主动联系办案机关:携带身份证到拘留决定书上载明的看守所查询;
  2. 委托律师介入:律师有权向警方了解涉嫌罪名和案件进展,例如 2023 年上海某盗窃案中,律师发现嫌疑人因突发心脏病被送医治疗,警方未及时通知家属,经协调后家属得以探视;
  3. 申请行政复议:若确属警方程序违法(如超期未通知且无正当理由),可向上级公安机关或检察院申诉。


特别提醒:刑事拘留≠定罪
家属需注意,拘留只是刑事强制措施,并非定罪。根据统计,约 30% 的案件在拘留期间因证据不足被释放。此时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至关重要,律师可通过会见了解案情,申请取保候审,避免 “冤枉拘留”。
总结

  1. 黄金 24 小时:警方需完成通知义务(特殊案件除外);
  2. 主动跟进:超过 48 小时未收到通知,立即启动法律救济程序;
  3. 专业协助:律师能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记住,面对突发刑拘,保持冷静并依法行动,才是帮助家人的最佳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