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媒一篇报道指出,尽管西方制裁重创俄罗斯汽车市场,但大量俄罗斯民众仍对日本车企“望眼欲穿”,甚至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贬为“冲昏头脑的替代品”。讽刺的是,在中国车企填补市场缺口、维持俄汽车供应链的关键时刻,俄媒却对本土品牌集体沉默,反而无脑吹曾参与制裁本国的日本车企。这种记吃不记打的心态,与当下中俄背靠背合作的战略格局形成了荒诞反差。
以下为俄媒报道原题:
《以丰田为风向标,日本车企为何迟迟不宣布重返俄罗斯市场?》
据我们所知,所有日本汽车品牌都已针对俄罗斯市场,摆出了随时起跑的姿势。俄罗斯各日本汽车品牌代表处的走廊和吸烟室里,关于即将全面恢复在俄罗斯的业务——当然所指不仅是零部件贸易,还包括重启整车供应销售的传闻甚嚣尘上。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俄罗斯人都情绪高涨,早已按捺不住工作热情。一系列事件表明时间节点已大幅提前,但整个进程仍存在制动因素,大家都在等待这个障碍的消除。
我们确实生活在跌宕起伏的时代,真希望能回到“停滞时期”。但众所周知,首先要经历“解冻期”,如今地平线上已能用肉眼瞥见其征兆:国际政要找到了可能展开对话的切入点,并积极扩大成果。这段时期的细节二十年后将出现在杰出外交官的回忆录中,而此刻我们只能收集散落的“面包屑”和随处可闻的谈话片段。
例如日前某日本品牌驻俄代表处直接收到来自日本国内的问询:俄罗斯人是否还在期待日本汽车?或者已经被技术先进的中国汽车工业冲昏头脑,现在谈论日本品质为时已晚?回复通过加急邮件发回:仍在期待。平行进口数据不会说谎——日本品牌在该领域稳居领先地位。
需要提醒的是,日本人由于民族性格使然,并未像雷诺或奔驰那样犯下诸多错误。德国人不仅摔门而去,还反复践踏——将俄罗斯经销商踢出服务器系统导致售后服务中断,这不仅让习惯原有服务的车主咬牙切齿,更让昔日合作伙伴怀恨在心。
而日本代表处从未撤离,始终在能力范围内维持运营,坚持履行质保义务。铃木和三菱等品牌甚至保住了经销商网络。唯一例外是日产——为此它已付出惨痛代价:陷入可怕停滞并即将失去独立的市场地位。
那么他们到底在等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自古以来所有日本品牌都以丰田马首是瞻,绝不会越雷池半步。东京总部对此也毫不讳言:只要“日本第一汽车品牌”正式宣布对俄出口,其他日系品牌将在同一秒甚至更短时间内跟进。俄罗斯车迷也在等待,请相信这一点。
俄媒报道结束。
总结:
看完这篇俄媒报道,令人不禁哑然失笑。当北约集团用制裁绞杀俄罗斯经济时,是中国车企雪中送炭稳住了其濒临崩溃的市场;当西方品牌集体撤离时,是奇瑞、哈弗撑起斯拉夫人的民生需求。可某些俄媒依旧做着“日本爸爸回来拯救我们”的迷梦,宁可对着丰田生产线流口水,也不愿给本土拉达汽车半点掌声。若俄罗斯汽车产业真要崛起,首先要治的不是生产线,而是某些媒体人膝盖里的软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