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让许多病患头疼不已的护理问题这次终于有了解决的希望,打响对护理乱象第1枪的是上海,全市已经全面试点,三级医院不要家属陪,也不要自聘护工,专业护理员24小时全程照护!
未来的病房没了家属的忙中出乱,也没了护工的阴阳怪气,将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上海医院这回玩大了
平时咱们去医院探病总会看到病房里挤满了人,家属们忙里忙外,有的递水有的喂饭,还有的整夜守在病床旁边不敢合眼,虽然大多数人是因为亲人住院不亲自照顾不放心,其实很多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医院里的护工贵得离谱,服务质量却让人无语。
上海市的这次试点让这事儿彻底翻篇了,市内所有三级医院不用家属亲自陪护,也不需要自聘护工,医院要推一项“免陪照护”服务,院方自己配备专业护理员24小时全程照护病人。
现在上海仁济医院已经有一些病区完全实行了这个模式,护理员们不仅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还包括一些康复指导和术后照护,方方面面都考虑的非常周全。
这模式一出网上开始议论纷纷,护理员专业是肯定专业,他能比家里人照顾的更细心吗?在这方面还真不用抬杠,只要是能够上岗的护理员肯定都经过了专业培训,有些人还是从多年临床护理在一线工作中退下来的。
跟家属陪护或外聘护工比起来,他们不仅懂得基本护理常识,还能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
护理是一门非常系统的科学,可不是临时抱佛脚的家属能在短时间内学会的,很多护工其实也没有经过很专业的培训,只不过是将护理当成了一份职业罢了。
这样的免陪护模式其实才是真正能和临床医学配套的专业护理。
试点医院采用了“1+1+X”的病区模式,一间重症监护病区加上一些其他类型的病房,护理员们会在这些病区里进行24小时轮班照护。
患者住院期间生活上的一切护理需求全都由这些专业人员搞定,家属们再也不用每天往医院跑了,这么好的服务得花多少钱呢?现在具体的服务价格和支付标准目前还在制定中,但已经可以确定市医保会覆盖大部分费用,实际需要个人支付的部分不会特别高。
看来这些年让人们心烦不已的护理乱象终于要成为历史了!
这些年,陪护那些坑
说起医院陪护,很多人都是一肚子苦水,护工收费高就是个大问题,在一线城市住个大医院,请个护工一天300块钱算是“行情价”,要是病人需要多住几天院,一个月的陪护费用算下来轻松上万。
收费高也就算了,护工的服务质量却低的十分可疑,有的护工觉得自己拿了钱就不用太认真,照顾病人的时候要么偷懒,要么就不够细心。
有网友家里老人住院请了个护工,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挺正常,结果有几天这个陪护工自己病了,就在陪护床上躺了两天,啥活儿没干不说还照样拿工资。
晚上陪护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看着输液瓶,剩下的啥都不管,有一次为了图省事居然偷偷把老人的药给停了,要不是被别的病人发现后果真是不敢想。
这类事情在各大医院屡见不鲜,有些护工不仅服务差,还偷病人东西,这种事情一多,病人家属们对护工的信任直线下降,护工市场上的价格混乱也是个大问题,一些有经验的老护工漫天要价,价格高得离谱,普通家庭根本就承受不起。
其实大多数护工根本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多都是“零经验上岗”,差一点的连最基本的护理常识都不懂,更别说照顾那些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人了。
而且护工基本上都是提供劳务,流动性非常大,护工公司对这种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很多护工根本就看不到病人出院,有点不顺心拍拍屁股就走人,家属还得重新找人。
医院就这样被护工搞得像战场一样乱糟糟的,护工的频繁进出还增加了医院的感染风险,术后病人的抵抗力是非常弱的,如果发生感染后果就非常严重。
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本来是保护病人的一个重要屏障,可由于陪护人员的流动性太大,就让这个屏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漏洞,这些年不知道多少医院对这个问题感到头痛,可是也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
其实国家早就注意到了护工市场的乱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规范护工管理,但政策的落实总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在很多人的眼里,护工就是一个在医院跑腿打杂的体力劳动者,跟专业技能根本搭不上边。
消费者的观点如此,护工自己自然也就没什么上进心了,就算国家有相关的政策规范,护工行业的培训和管理依旧不到位,服务质量依然参差不齐。
免陪护病房真香
所以上海这次推的“免陪照护”服务真的是要颠覆传统了,这次的护理员队伍跟以往的护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他们不仅24小时全程在岗,而且每个人上岗之前都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照顾起病人在专业性上可要比家里人强太多了。
我们前面也说过,护理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科学,护理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病人的恢复速度,这些护理员大多都有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基本的护理知识就不用说了。
他们还接受过一些特殊培训,知道如何科学的帮助病人术后恢复,怎么通过拍背、翻身等方式防止术后感染。
这些比较专业的活其实是家属很难做好的,对那些术后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这种专业护理非常关键,有了护理员的专业操作就可以让病人恢复得更快,感染风险也小了很多。
这次的护理模式也不光是护理员在单打独斗,医院专门设计了一个护士与护理员协作的模式,护士们会定期来病房巡查,而护理员则负责病人的生活照护,两拨人互相配合之下就让病人的护理工作特别流畅。
以往那种护士忙得脚不沾地,家属啥也不懂只能干着急的情况这回算是彻底解决了,护理员还能和病人聊聊天,拉拉家常,减轻一下病人的心理压力,以往那种病房里充满焦虑情绪的场面已经大大减少了。
没有了之前嘈嘈杂杂的护工和家属,免陪护服务的病区环境也跟以往不一样了。
医院病房本来就应该是安静的休养地方,以前经常有家属出出进进,晚上的时候有的家属打呼噜,有的家属说话声音大,整个病房闹哄哄的。
试点病房直接限制了探视时间,每天只有下午3点到5点能探视,病房里外来人员几乎没有了,这就给病人休息创造了非常良好的环境,病房安静了,心里踏实了,自然病就好的更快了。
医院的这次试点考虑的也非常全面,如果有些病人有特殊情况或者特殊需求,医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允许家属在获得陪护证的情况下进行陪护。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接待的病人也是来自天南海北,如果病人确实具备特殊情况,医院也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让服务更加人性化,病患情况各不相同,统一标准虽然方便管理,但有时也需要点“量身定制”的服务。
这次护理员的服务模式也不是一刀切的,对那些需要更加精细护理的特殊病人,医院还提供了护理专员来一对一照护,确保病人得到最适合的照顾。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就让整个护理体系更加完善了,不同的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护理服务,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
当然现在的政策只是试点,也有一部分网友抱着观望态度,毕竟这些年大家受护工之苦太深了,医院的护理服务以前也存在不少问题,这次一下子推出这么大一个改革,到底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很多网友心里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上海的这次试点并不是拍脑门得出来的,在之前已经有过多年的政策背景了,2010年时卫生部就提出过要让医院自己承担护理责任,不依赖病人家属或者护工的要求。
但这个目标一直没真正实现,所以这次的大规模试点是有政策基础的,只不过是让以前的愿景实际落地了而已,至于这个政策能否对现有的护工市场产生冲击,我倒觉得没什么。
之前的护工市场实在是太过混乱了,给了很多不法从业者钻空子的机会,如果真的想要在后宫这个行业里端稳饭碗,可以就着护工行业规范化的机会深造一下,反而是一个从野路子变成正规军的好机会。
这次的新模式就是让让医院的护理服务更加透明和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护工行业的改革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