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渔夫,网名Fishman,网络游戏行业的传奇人物,中国最早期的《天下》、《大话西游》、《水浒Q传》等著名网络游戏,都与他有关。
2000年,吴渔夫和朋友一起创立天夏科技,研发出两款原创网游《天下》和《大话西游》。2001年,天夏科技被网易全资收购,成为网易游戏的早期基石。
2006年,吴渔夫创办的火石软件推出游戏《水浒Q传》,金山软件、搜狐畅游先后代理运营。2014年,吴渔夫把火石软件40%的股份卖给了A股上市公司奥飞动漫。
后来,吴渔夫淡出游戏行业,转行做风险投资。
2023年12月,吴渔夫高调回归游戏行业,宣布其火石控股孵化的AI游戏公司奇酷网络仅成立3个月、只有3名员工,就融资500万元、估值3000万元。
一年多过去了,这位游戏老兵的AI新征程进展如何?AI+游戏,能否颠覆传统的游戏制作流程?
AI+游戏,还存在哪些技术上的瓶颈?
我在北京和吴渔夫聊了聊。
AI颠覆游戏美术
吴渔夫介绍,游戏制作主要有4个环节:策划、美术、技术、测试。以当年《水浒Q传》的开发为例,120人的团队,其中约60人是美术、20人是策划、20人是技术、20人是测试。一共研发两年,大概花掉3000万元的研发成本。
以ChatGPT、Midjourney、Sora为代表的AI技术,首先会改变游戏策划环节。ChatGPT是很好的辅助策划工具,用ChatGPT生成游戏玩法,然后人工修改,能够缩短策划时间、提高开发效率,也能降低人员成本。
其次是美术环节。以前要先画原画,再3D建模,最后渲染成2D图像。现在利用Sora这样的AI工具,可以直接生成1分钟的视频,而在计算机的概念里,这1分钟的视频其实是1800张快速替换的图片。这意味着,AI文生视频可以跳过原画、3D建模和渲染的步骤,直接生成最终需要的2D成品图像。美术环节是游戏制作链条上人员最多的环节,AI对美术制作环节的颠覆也最为彻底。
第三是测试环节。游戏测试工作有着门槛低、重复性强、耗时长等特点,AI可以做到24小时、无死角地连续滚动测试,大大降低测试人员的工作压力,把精力集中在“关键路径测试”即可。
写程序,AI还不太行
吴渔夫介绍,虽然很多大模型工具(比如Claude),都以AI自动写代码为宣传点,但做游戏开发的时候,这些工具实际上都不好用。
“写代码10秒钟,改bug一整天”,AI的实用性还需要继续提升。
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有游戏设置模版,AI可以自动生成游戏脚本;但稍微复杂一点的游戏子系统(比如宠物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与玩家成长主线之间的衔接,AI就做不了;最高级的程序,比如用于游戏引擎优化、服务器高压负载、内存硬盘优化、防止外挂软件等程序,AI就更加一筹莫展了,因为这样的程序各个游戏公司都视如珍宝,AI根本拿不到源代码,也就没法自己训练和推理。
吴渔夫的AI游戏已经做了一年多了,他最大的感受是:整个开发流程都进化了。他们目前做的是一款休闲游戏,8个人的团队,人员构成跟传统游戏完全不同,策划只有1人,美术1人(做美术验收和微调),其余是技术开发和项目经理。
大模型,响应太慢了
利用AI拼命提效率、降成本,游戏制作团队可以说是爽翻了,但对玩家来说,他们更关心——AI游戏的体验,有啥不一样?
“游戏基于AI大模型,玩家可以随便跟NPC对话、下指令,语音、文字都行,这是传统游戏所没有的新鲜体验”,吴渔夫表示。
这种全新的互动模式听着十分有趣,但实际跑下来有个问题——大模型的响应速度,太慢了。
用过DeepSeek、豆包、腾讯元宝的人都知道,你提出问题后,这些工具要好久才能回答你,而且答案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而大多数游戏玩家,需要的是立刻响应。
解决的办法:要么是搞自己的AI小模型,要么是和大模型企业深度合作,这正是吴渔夫眼前在思考和推动的事情。
AI大模型有局限,所以眼下AI原生游戏的重心,还是在斗地主、AI女友养成、AI宠物、AI庄园建设等休闲社交游戏上。
基于AI大模型开发大型RPG游戏,时机远远未到。
卖掉天夏,30岁以后才后悔
2017年11月,《水浒Q传》手游步入正轨后,吴渔夫就逐渐淡出了游戏行业。
这次重新“出山”,是因为新一轮的AI技术快速发展,让他很兴奋,他想在AI大时代实现自己全新的游戏梦。
回首过往,吴渔夫有遗憾。
2000年,天夏团队开发完《天下》后,公司账上已经没多少钱了。经中间人介绍,吴渔夫见到了丁磊,本来想要50万美元的投资,结果丁磊要拍板收购整个天夏科技。天夏公司现金流紧张,吴渔夫没有别的选择。
在等待收购交割的日子里,天夏团队开始研发《大话西游》。后来,这款游戏几经波折后大获成功,并迭代出《梦幻西游》,为网易游戏帝国带来魔幻般的开局,网易股价节节攀升,丁磊在2003年成为了中国首富。
50万美元卖掉天夏科技,吴渔夫后悔吗?
“当年太年轻了”,吴渔夫说,自己卖掉天夏科技分到的钱,可以在广州全款买两套房子。当然,他没有选择买房,而是把现金用在了成立新公司火石软件上。
“最大的反思,是我没有看到长远的倍增价值,或者说复利。”这一点,也是吴渔夫在30岁以后才深刻意识到的。
在他30岁(2003年)以后,做大型网络游戏的时机,已经不像2000年那么好了。
未来,属于年轻人
2017年之后,吴渔夫就不再做游戏制作人了。告别一线后,他发表系列文章,对外公开了自己多年的游戏制作经验。
现在,他在火石控股是CEO,在火石控股孵化的奇酷网络的身份,也不是游戏制作人,而是董事长,帮助项目找人找钱找资源。
一方面,游戏制作人工作量大、经常熬夜、非常辛苦,吴渔夫觉得自己年龄大了、精力上承受不了。
另一方面,吴渔夫认为,自己和年轻人已经有代沟,二次元、泡泡玛特、Jellycat,他女儿很喜欢,但他不是很理解。
世界,永远都是属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时代过去了,新的AI时代正在到来。
孵化奇酷网络、做AI游戏业务,吴渔夫希望自己的角色是——扶上马、送一程,然后,再把事业交给年轻人。
23岁时,吴渔夫也曾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1995年底,他在水木清华BBS注册ID时,想到外祖父是一位渔民,于是自己的ID就成了——Fishman。他在水木清华跟周鸿祎认识,两人都是技术高超的程序员,相互交流,惺惺相惜;从此以后,周鸿祎一直是吴渔夫的创业教练,投资了火石软件,撮合了鼎晖创投对火石软件10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
在吴渔夫眼里,“渔夫”代表着一种精神:出海前不知道鱼在哪里,但相信自己会满载而归。
后来,他把自己的真名改成了“吴渔夫”。
就像渔人要在浩渺的大海里捕获生机,吴渔夫也在互联网和AI的世界里不断寻找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