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2017年广东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湛江二中的陈舒音成为了当地的焦点。
这个12岁的女孩在高考中取得了620分的优异成绩,远远超过了重点本科线130多分。
这一结果令许多人震惊,也让她被人们称为“天才少女”。
随着这一成绩的公布,陈舒音立刻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亲友们也纷纷表示祝贺。
如今陈舒音已经20岁了,现在的神童少女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1
当初,不少人认为,年仅12岁的她未必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毕竟,正常大学生都是18岁,六七年的时间差距,不光有知识的差距,也有生活经验和情商的积累差距。
要具备不少要素,才能够好好的走好未来的的路。
不过,现在看来,当初质疑陈舒音的声音,更像是不愿意承认人家的优秀。
陈舒音成长的背景与许多所谓的“天才”并不相同。
她毕竟是来自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普通打工的父母并没有为她规划复杂的未来,也没有强加过多的学习压力。
从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在高考里面杀出来,必然是她自己的天赋异禀了。
陈舒音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她的学习不是被逼迫,而是出于她自己对知识的渴望。
信息来源:央广网——13岁浙大新生报到:高考成绩超一本线135分
陈舒音的父母也懂得,逼迫孩子学习只会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兴趣,因此他们从未给女儿施加过多的学业压力。
相反,他们尊重陈舒音的兴趣,鼓励她自主学习。
当她还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时,曾经向父母表达过自己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她觉得学校的学习内容太过简单,无法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父母和老师们开始认真思考:是否应该按照陈舒音的意愿,让她跳级学习?
对于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决定。
经过多番商讨和思考,父母与老师最终决定尊重陈舒音的想法,允许她跳级,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内容。
这也使得陈舒音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而没有被限制在过于简单的学习体系中。
2
9岁时,她考入了湛江二中的实验班,并取得了全市第13名的成绩。
其实,尽管许多孩子被称为“神童”,但他们往往是在家长或老师的强迫下提前学习超出年龄范围的知识,结果反而适得其反,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而陈舒音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她其实是自发的进行学习。
尽管她也遇到过学习的困难,但是她从来没有退缩。
在进入高中后,陈舒音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她的年龄比其他同学小,但她并没有因年龄上的差距而感到气馁,反而更加刻苦学习。
为了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陈舒音开始给自己制定更加详细的学习计划。
每天她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即使在生病发烧的时候,她依然没有放松学习,展现出极强的自律性与坚持。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成绩开始迅速攀升。
看到女儿如此努力,陈舒音的父母虽然心疼,却也为她的执着与坚持感到骄傲。
尤其是父亲,常常看到女儿学习到深夜,桌上满是书本,女儿忘记关灯入睡的场景,让他既心疼又无比自豪。
虽然父母非常心疼女儿的辛苦,但他们知道,这样的努力将为她的未来铺就一条成功的道路。
3
在2017年高考前,为了给女儿舒缓压力,也为了纪念她即将毕业的时刻,陈舒音的父母特意郑重地准备了一顿晚餐。
那时,陈舒音首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她想成为一名医生。
对于大多数同龄人而言,12岁的年龄通常处于探索与迷茫的阶段,而陈舒音却早早地有了明确的目标。
这种清晰的方向感,不仅让人对她的未来充满期待,也为她未来的成功埋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舒音的决心早已超越了她的年龄。
她从小就渴望运用医学知识帮助他人,减轻病痛,并推动医学进步。
这样的理想背后,是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健康的关注。
高考时,陈舒音最终凭借着卓越的成绩,以620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部。
这是她多年来辛勤付出的回报,更是她实现医生梦的第一步。
进入大学后,陈舒音并没有沉浸在所谓“天才”的光环中。
她依然保持低调,专注于学习和成长。大学生活带来了更多挑战,也促使她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在学术和科研的道路上,她持续深耕,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加深了对医学的理解。
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事业,陈舒音深知,科研创新在医学领域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要想真正推动医学进步,攻克难题,必须投身于医学科研的深层次探索。
她的梦想逐渐从单纯的医学实践,向着更深远的科研方向发展。
大学生活为她打开了广阔的知识大门,也让她更坚定了投身医学科研的决心。
毕业后,尽管面临着高薪的工作机会,陈舒音却选择了硕博连读,放弃了眼前的安逸,选择了科研领域那条艰难且漫长的路。
这条路并非没有风险,科研需要持续的探索与付出,但陈舒音明确自己的目标,她知道,只有深入的学习和不断的探索,才能够实现自己在医学领域的理想。
陈舒音科研之路的最终目标是攻克癌症。
只有为医疗领域带来突破,才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陈舒音身上,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天才”这一概念。
真正的天赋不光有与生俱来的光环,还要有自己对一个行业的深深扎根,对于兴趣的坚守。
否则也只会沦为伤仲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