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涔汐



话不多说,直接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有一个妈妈,火急火燎地找到我咨询,她给儿子贴的标签是:社恐、抑郁、胆小等等。

儿子只要一上学就说肚子痛。

她逼着孩子上学吧,孩子闹着说肚子痛,送到医院检查吧,屁事儿没有,为此这个妈妈天天生闷气。

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个妈妈说着说着,情绪就激动起来,语无伦次,仿佛内心有一个团巨火熊熊燃烧。

这个妈妈像八百年找不到诉苦的对象,抓住这个诉说的机会,陈芝麻烂谷子像倒豆子一样都倒了出来。

当她说够以后,我轻声地问了她一句话:

你有没有觉得有问题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儿子?

问完之后,这个母亲有点儿始料未及,在她眼里儿子就是个问题儿童,怎么现在她变成了问题妈妈了呢?



我这么回复她,你有没有发现以下情况:

  • 1、你谈论所有的事情都是别人的错,说明你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这说明了你看到的现象不一定是事实
  • 2、你在提到跟孩子相处过程中,没有去倾听过孩子心声的习惯,说明你平常特别自以为是,你根本不了解你的孩子
  • 3、你觉得孩子不听你的话,直接就打,说明你没有以解决问题思维教育孩子,而是很可能你的内心太多了,在发泄情绪
  • 垃圾
  • 4、你跟身边人的关系都非常冷漠,说明需要疗愈的其实是你自己,而不是孩子。

其实在亲子关系咨询中,我最怕遇到的就是这种母亲,不反省还自以为是。

当我把事实摆出来后在,这个妈妈恍然大悟:难怪不管我咋教孩子,但总是教不好,原来不是孩子问题,而是我的方法有问题。

其实这个妈妈折射出大部分妈妈身上的问题:

并非家庭教育难搞,而是父母内心狭隘、暴躁,痛苦的父母,咋可能滋养出幸福的孩子呢?



别把对婚姻不幸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曾经遇到一个女孩儿。

这个女孩儿这么描述她的母亲的,只要父母吵完架,母亲火没处发,就拿个衣架追着她暴打一顿,打的时候还说:

为啥你没考好?

其实她已经很努力学习了。

只要母亲内心稍微有点儿痛苦,女儿就是她的出气筒。

女孩儿都已经16岁了,但是只要母亲火药桶脾气上来,一个巴掌扇过来打在女孩儿脸上。

这个女儿说: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逃走,逃离我的母亲,逃离这个原生家庭。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孩子对父母到底有多大的怨气,父母给孩子种下多么大伤害的种子,而让孩子有这个想法?

所以当父母内心扭曲,活得痛苦的时候,真是分不清到底在害孩子,还是在爱孩子。



母亲内心不疗愈,孩子童年不幸福

还有一类母亲,真是家庭教育的杀手,那就是张嘴就是负能量。

在我的曾经个案咨询中,有一个妈妈让我特别束手无策,因为她的口头禅就是:

我不行,我无力,我做不到等等。

她给出所有的信息全部都是否定,让人觉得窒息和绝望。

这个妈妈欺软怕硬,在家面对孩子虎虎生威,因为孩子是弱者嘛,她可以吼骂。

但是你让她人往高处走,工作学习成长,只要遇到一丢丢困难,她就当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一大堆否定牢骚话。

接着她问我:

涔汐老师,我儿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我反问:

你不也是这样吗?你不也是遇到困难,首先不是想办法,不是尝试,而是躺平和绝望,有其母必有其子,你未曾给孩子树立一个坚强自立自强的榜样,一个懦弱的母亲怎么教出坚强的孩子?

这个母亲的口头禅就是“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

而她的儿子也拿着她的口头禅怼她。



其实家庭教育与其说你在养孩子,倒不如说你在养你自己。

如果你把自己养成丧气的父母,如何能养成大气的孩子。

并非家庭教育太难搞,而是父母刚强难化,不愿改变自己身上的毛病。

所以说: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场修行,修好自己的耐心,再去关怀孩子;修好自己的情绪,再去滋养孩子;修好自己的智慧,再去启发孩子;修好自己的品德,去影响孩子;修好自己格局,再去感染孩子。

拿圣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拿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家庭教育其实是一场求而不得的“白日梦”。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众号(id:zhangcenxi99),一个让你增值的地方,个人微信:zhangcenxi99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