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孩子厌学在家,沉迷游戏,亲子关系差,无法跟父母交流,过去在学校存在和同学攀比的行为,怨恨父母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资料图:配图与本文无关

基于孩子的情况,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心理咨询师周广华老师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物质上“饿一点”。爱需要双向流动,付出也需要。父母都要对孩子有一个意识——我不欠你的。父母要杜绝孩子成为“白眼狼”,就一定不要什么都满足,让孩子学会去“取”,而不是伸手要。因此,要帮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需要的东西:学习用具、换季的衣服、生活的吃食这些必需品,父母可以无条件地给予。想要的东西:一双想要已久的名牌鞋子、一部想看的电影、一个昂贵的玩具,这些可有可无的需求,父母要学会“饿一饿”孩子。物质的“饥饿感”,会让孩子因为想要一个东西而去努力,得到了之后也会更加珍惜。

其次,给孩子的庇护“少一点”。有位作家说过:“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就是从父母牵手到父母放手的过程。毕竟父母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任其生长”也许他会走得更远。

最后,让孩子的成长“苦”一点。适当的劳动能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父母要“狠心”让孩子去吃点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独立生活、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刘国斌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