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李强

编辑l李强

生吃蟾蜍真能“壮阳”?你信吗?

蟾蜍浑身是宝,只要加工得当,啥都能吃,还能大补!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普通民众坚信蟾蜍是天然的滋补品,再加上“野味”的标签,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去“尝试”。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蟾蜍和青蛙、牛蛙属于不同种类的生物,用途也截然不同。

市场上常见的“牛蛙”美食,并不代表青蛙或蟾蜍也能供人食用。



就是在这种误导下,不少人纷纷上当。

有人因为食用蟾蜍直接中毒,轻则器官受损,重则丢了性命。

类似报道屡见不鲜,广东珠海一名男子就因服用蟾蜍中毒而去世。



或许有朋友觉得“那是因为送医不及时”,但要再次强调,至今为止,蟾蜍毒素没有解药,“毒清”也无法解决其毒性问题。



这位男子在食用蟾蜍后感到身体不适并被及时送医,可惜由于无药可救,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开人世。



蟾蜍有毒!蟾蜍中毒无解药!

尽管多次强调,仍有不少人充耳不闻,认为这是“夸大其词”。



诚然,如今医疗科技水平发达,但对于蟾蜍中毒的患者,医生们束手无策,只能采取“排泄、催吐、血液透析”等手段进行处理。



在过去那个年代,生活艰难,很多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只为维持家庭生计。

田鼠、竹鼠、小鱼、小鸟都可能成为餐桌上的食物。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但有些人却追求“野味”,认为田间地头的蟾蜍是一道天然美味。



如果说蟾蜍对农民而言是一种益虫,但对生命来说却是一种威胁。

它以害虫为食,但自身却满身毒素。

也许有人会想,蟾蜍作为一味中药,怎么可能含毒呢?



确实,经过专业炮制的蟾蜍可以入药,但这极其考验炮制者的技艺,稍有不慎就可能“救人变杀人”,由此可见蟾蜍毒性之强。



即便如此,仍有人坚持认为蟾蜍是一道美味佳肴,完全不顾潜在危险,甚至觉得所谓的危险是夸张说法。



据研究,蟾蜍全身上下都是毒性,从腺液到皮肤含有30多种毒素,其中部分只需0.1克即可致命。

虽然毒性不及眼镜蛇毒,但对人体而言,这绝对是无法承受的毒性,更令人震惊的是,蛇毒尚有“蛇清”,而至今仍未研发出针对蟾蜍毒性的精确解药。



从某种意义上讲,蟾蜍除了能消灭田间的害虫外,其他方面并无益处,若有人认为它可以当作食物,那就大错特错了。



更别提有人心存侥幸,认为只要清洗干净、处理妥当,就能去除所有毒素,要知道这些毒素是蟾蜍天生自带的,怎么可能轻易清除干净呢?



这就像是从小培养的“毒蛊”,从皮肤到内脏再到肝脏,处处都有毒液残留,即便认为可以彻底清理干净,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至于有人觉得通过高温消杀可以将毒液“消灭”,这也是不可能的,即便用120度的高温持续消杀一个小时,在显微镜下蟾蜍毒素依然活跃。



由此看来,单靠民间“自由处理”来去除蟾蜍毒性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有人用蟾蜍泡酒,这简直是在自寻死路。



蟾蜍这种动物历经千年进化,自然有着独特的生存本领,无论是其组织还是成分等方面,人类都无法轻易“享用”。



有关部门反复提醒大家切勿因贪食而心存侥幸。

想要尝鲜或者追求“别人享受不到的美味”,很可能到最后自食恶果。



举例来说,狂犬病潜伏期可达10到15年,但蟾蜍毒素的潜伏期只有短短的30分钟到1小时,也就是说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攻击人体器官,导致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因食用蟾蜍导致食物中毒的新闻并不罕见,有人因突发症状及时就医虽保住性命,却留下永久损伤。



而有人因过量食用,即便及时送医,医生也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走向死亡倒计时。



据医生描述,蟾蜍毒素最后攻击的是心脏,通过心脏渗透毒性,最终导致窒息休克而亡,这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痛苦,也就是说贪图美味的同时,自己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尽管网络上专家和疾病防控部门工作人员一再强调“蟾蜍不可食用,有毒”,但仍有人心存侥幸,尤其是近年来相关新闻频发。



这导致不少悲剧发生,甚至还有人因处理蟾蜍皮导致毒液误触眼睛而失明。

难道我们要像原始人一样什么都不懂,“直接吃”不管有毒没毒,不管是生是死,只为了那一口“鲜美”?



还有人总在鼓吹“蟾蜍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补品”,尤其对男性来说,是一种极佳的壮阳食物,这简直是危言耸听。



这些所谓的大补言论毫无科学依据,目的只是抬高蟾蜍价格,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黑色产业链和利益驱动,与蟾蜍本身的营养价值毫无关系。



因为蟾蜍本身除了毒性没有任何“作用”,而这些谣言的目的就是欺骗更多人买单获利。

偏偏这些所谓的“民间偏方”还真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购买。



长期以来,“民间偏方”层出不穷,涉及怀孕、生子、壮阳等各种领域,背后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反而充斥着迷信和谣言滋生的利益。



这些人丝毫不关心“食物”本身是否有毒,也不在乎消费者是否会因此丧命,因为他们追求的只是背后的“金钱”,就像商场交易,一旦完成便“毫无责任”。



反而是那些轻信谗言或购买野味的消费者为这些“欺骗言论”买单,最终甚至丢掉性命。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田间地头大量野生蟾蜍逐渐“跃出水面”出现在人们眼前,有些人就希望从中获取更多利益。



当然不止蟾蜍有毒,喜欢刺身的顾客也可能中招,比如刺身中的“河豚肉”,河豚本身就是一种有毒生物,有人说只要处理得当,去除毒腺,就完全没有毒性,而且味道极佳。

我们只能说一句“不要低估生物的力量”。



看似人类作为高等动物,掌握一切,熟悉文字,似乎掌控了所有生物,实际上我们不过是自然界中最渺小的存在,这些生物历经千年传承,经历了无数风险和生死存亡才延续至今,必然有其独特的保护机制。



然而许多人对此一无所知,简单地认为它们是美味,只看到它们的肉体,却忽略了背后的“凶险”。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食物种类繁多,相比单调的西餐,我们有太多选择。

人与生物本应和谐共处,如同一个巨大的生物链,一旦生物链遭到破坏,最终受害的必然是我们人类自己。



最后还是要告诉大家,不要轻信谣言,更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民间传说,万物生存繁衍遵循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存在即有道理,并非毫无科学依据。

更不要以为我们口中的美味,仅仅是单纯的小动物。



当然也希望大家万一“不幸中招”,能够及时就医,只愿一切都能来得及!

最重要的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珍惜生命,人人有责!

信息来源:

第一现场 新黄河 齐鲁壹点 新闻大连





第一现场

齐鲁壹点



新黄河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新闻大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