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公园有人放生美洲牛蛙……”近日,多名网友报料,在成都浣花溪公园出现外来入侵物种美洲牛蛙。4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其中一位报料者马陆,他是一名自媒体博主,在大学学习的是生物学专业。
马陆向记者透露,“3月19日,我在(浣花溪公园)湖边散步时,正在观察拍摄本土蛙交配,看到了一旁的美洲牛蛙。在那个区域,我数了一下,有二三十只美洲牛蛙。”
记者通过马陆提供的照片看到,牛蛙呈深黑色,眼球较突,腹部呈白色。
▲马陆在浣花溪公园里发现的美洲牛蛙
马陆表示,自己高度怀疑是人为放生的,“因为在牛蛙的身上很明显地能看得出撞破皮的现象。(我推测)是牛蛙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环境下,在狭小空间内打架挤压的原因。”
马陆透露,美洲牛蛙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不适合放生。“一是成体的美洲牛蛙在浣花溪公园这样的水域,几乎没有天敌,它们会吃大量本土的蛙类、鱼类和水生昆虫。二是美洲牛蛙会挤占其他本土物种的水域资源,蝌蚪形态的美洲牛蛙跟一个小个头的鸡蛋差不多大,它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和食物,从而挤压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三是美洲牛蛙可能携带蛙壶菌,会使得本土蛙受感染。”
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魏文燕。通过图片,魏文燕初步给出鉴定,“这就是美洲牛蛙,也叫牛蛙。野生美洲牛蛙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但牛蛙已列入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名录,是水产品,而不是野生动物。在市政公园里出现的牛蛙,应该是市民群众弃养或者放生的。”
魏文燕透露,这样的美洲牛蛙会对本地青蛙有影响,同时对一些更小型或者低端的水生生物有影响,但还不至于造成破坏。
▲浣花溪公园里的美洲牛蛙
4月1日,成都市青羊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已联系浣花溪公园。“公园方面反馈已经在着手处理此事,由工作人员打捞清理牛蛙,同时,巡逻人员如果发现有人放生,会进行劝阻。”
同一天,记者还联系上青羊区农业农村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他表示,经专业人员初步鉴定为美洲牛蛙,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对于这些美洲牛蛙从何而来,工作人员分析称,有可能是人为非法放生。
记者提醒:市民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图片由受访者马陆提供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