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临床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对提升诊疗水平至关重要。2020年,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精心打造的国家级大型临床案例成果发布平台——CMCR正式亮相。这一平台集病例提交、同行评议、存储发布、临床评价和辅助诊疗等功能于一体,凭借数字化优势,为各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安全稳定、权威高效的临床诊治水平评价方案。作为国家级数据库,CMCR遴选标准极为严苛,入选病例均经过严格同行评议,其诊疗的规范性和先进性代表着专业领域的较高水准。
近日,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来喜讯,由雷晓亭主任医师指导、魏茂强主治医师编写的病例成功入选 CMCR。该病例患者为一名58岁男性,因“发作性胸痛3天,晕厥1次” 紧急入住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后,迅速明确诊断为:1. 冠心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 心源性晕厥。在择期行冠脉造影术时,使用造影剂20分钟后,患者突发状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血压骤降至60/40mmHg,随即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医护团队反应迅速,立即展开急救,实施胸外按压、复苏球囊辅助通气,并紧急静脉注射 “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5mg”“葡萄糖酸钙20ml”,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经判断,考虑为造影剂过敏引发的过敏性休克。观察半小时,患者病情相对平稳后,结束手术返回病房。
然而,挑战并未结束。患者返回病房后,每日接受甲泼尼龙80mg以预防迟发性过敏反应。但2日后,患者再次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心跳骤停。医护团队再次争分夺秒,迅速给予胸外按压、复苏球囊辅助通气及积极药物抢救治疗,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渐趋平稳。醒后患者诉呼吸困难,经查体发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此后,患者住院观察1周,再未出现过敏性休克发作。
此例患者两次遭遇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抢救过程惊心动魄,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尤为特殊的是,该患者既出现了速发型超敏反应,又发生了迟发性超敏反应,此类病例在临床中极为罕见。此次成功入选《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为同类病例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且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科普小知识
碘造影剂引起过敏反应通常可依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到中度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且大多具有暂时性、自限性;而重度反应和致死反应则十分罕见。据wysowski等研究表明,造影剂致死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肾衰竭、过敏性休克、心搏骤停。目前,碘造影剂致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机制尚未完全明晰。碘造影剂引起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众多,依次为过敏史、哮喘病史、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术前脱水状态、年龄过大或过小、紧张焦虑、应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超剂量使用等。其中,有碘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对比剂时,出现过敏样反应的概率将增加5倍以上。
心内科简介
我院心内科实力强劲,拥有100张床位,配备3个附设导管室,是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科室年门诊量高达20000余人次,年收住患者6000余人次,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6000余台。其中,年冠脉介入治疗人数达1400余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人数更是连续4年超过500例,位居全省第二。科室具备完成各种穿刺操作的能力,且配备了各类国内外先进仪器。目前,科室正坚定不移地朝着“精准化诊断、精确化治疗、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大步迈进,持续提升疑难危重症疾病诊疗能力,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 “优质、高效、便捷、专业”的暖心医疗服务。
来源:天水市一院